必修三专题5.3学案【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意义。难点: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侧重点。【回顾】中国科技发展简史。古代中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古代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现代中国: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背景——理解分析(1)科技基础薄弱。(2)社会环境动荡。(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把中国政权扼杀在摇篮里。(4)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5)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6)为了冲破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技术垄断。(7)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2.政府措施(1)建立发展方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就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2)成立机构: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主要开展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3)大量海外爱国知识分子回国,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4)政府大力培养科技人才。(5)制定规划: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3.主要成就——理解记住(1)表现①国防科技领域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中国自制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不到3年时间,而同样技术的发展速度,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预定轨道,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人昂首跨入了国际太空俱乐部。②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这是世界首次。(2)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探究一】建国初,中国发展“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背景有哪些?有什么意义?——理解分析记住背景:(1)建国初,美国敌视中国。(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安定的环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如航天技术领域)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6)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探究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理解分析(1)一靠邓小平—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