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秦兵马俑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连接,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连贯。全文共11节,分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2节)用详实的数据、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段(第3——10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四段(第11节)写了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难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领悟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字课件、视频等。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你来说。你还想说。是啊,我们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白浪滔天的万里大川,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湖泊……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西安看一看,知道去看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秦兵马俑,了解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艺术宝库。2、这兵马俑究竟有多壮观呢,我们先欣赏一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你说你看到了许多兵马,那么你明白什么事“俑”吗?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资料呢?你手举得那么高,就请你来说一说,你搜集的资料真丰富,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会预习,真了不起。3、孩子们,让我们乘上快乐大巴去西安旅游吧。4、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笔就是练字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对,你很会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你接着说,你提的问题很新颖。二、初读同学们,那就带着我们这些问题,带着我们满满的好奇心,一起来读一读文章吧!读课文之前,老师想送给你们两个温馨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读书吧。1、你们都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读完了,真好!大屏幕上的这些词串你们是不是也都会读了,谁来读一读?谁来夸一夸他?你说他声音很响亮。但你还想提醒他“擎”这个字是后鼻音。谁还想读?“拟”这个词谁再来读一下?注意它是鼻音。请你再读,恩,有了明显的进步。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谢谢你,小老师。2、这些红色的生字不光要认识,还要写好它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生字的字形。你是运用替换偏旁的方法记住“拱”这个字的,你还有什么好方法?你是运用加减法记住“吏”这个字的,你的方法真多。3、仔细观察这些字,你们觉得哪个生字最难写?那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这个字吧。要想写好这个字,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老师送你们一个词语“读字”,何为读字?读字就是读一个字的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笔画之间的穿插和位置。同学们,认真观察“擎”这个字,要想写好这个字,具体要注意什么?你的小手举得最端正,请你说。你说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就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懂得谦让。说的很完整,说明你观察的很细致。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吧。(教师指导)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钢笔,在习字册上把这个字描下来。同学们的坐姿很端正,真正做到了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写完之后,再临写一个。同学们,要想写好一个生字,读、描、临以及下节课的默写四步一步都不能少,剩下的生字希望同学们也运用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