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类别:小学美术论文题目:且试且行——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有感作者姓名:谭波工作单位:金薮乡中心学校联系电话:13007324815写作时间:2016年5月美术且试且行——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有感(湘乡市金薮乡中心学校马坪学校谭波)我从2012年开始接触美术教学,并在实习和工作期间都担任了美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便是手工制作课的教学。我并不是专业的美术系学生毕业,但我从接触美术以来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教学的路上,我且试且行……手工制作是湘教版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型。例如,五年级上册教材中除了《周末日记》这一课,其他每一课都有手工制作活动。手工制作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较强,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越来越讲究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下是我在上美术手工课的几点教学心得:一、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一部电影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上课也是如此,没有精彩的开场白怎么吸引住学生呢?所以,一堂好的美术课的导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如:《布艺温馨(活动一)》这一节课中要运用旧手套、袜子、毛巾、衣服等材料,利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我用自制的布艺小品,介绍今天的特别嘉宾——“好洋气”女士(用袜子加工制作的布艺小品),模拟她的声音来和同学们见面,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开场白,牢牢地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每个人都是跃跃欲试的表情。而只要孩子们有兴趣做这个布艺小品,之后再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以及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便事半功倍了。二、利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手工制作课的环节复杂,在短短一课时的时间内单凭一人力量无法完成,而且班上学具材料无法每人都带好,所以在课堂上我采取的是团队合作学习模式。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个小组长,由他根据课时内容对组员进行分工,如:资料收集、记录;材料准备;图案设计与裁剪;手工制作等等。并且在下一次进行角色互换,既保证了全班同学参与合作,又给了每个同学法阵的机会,能在不同的工作上得到锻炼,而且团队合作容易建立学生自信心,不再是独属于美术尖子生们的舞台。如我在上《闹花灯》的时候,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各种造型花灯的图片;一位同学负责用线或细铁线扎出灯的骨架;一位同学在骨架的四面糊上纸质材料;另外一位同学在纸上和露出的骨架上进行装饰等。三、指导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工艺制作品的欣赏,能使他们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万物之美,触发学生的情感。这些美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也创造出同样美的东西。平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挑选和积累材料,例如衣服吊牌、五彩糖果纸,只要觉得有趣、漂亮就可以收集起来。例如,《勤俭“小管家”》一课学生需要寻找和收集各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如塑料瓶、牛奶盒等,教师只需启发他们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创作成不同风格的存钱罐便可。四、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来创造美。手工制作课的效果好不好,主要取决于老师与学生对材料的准备情况。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具材料很难带齐,这也是我最头疼的情况。但是,在上《石头说话》这一课时,由于许多同学未采集石头,于是便课间休息时间带上几个同学在学校里各个角落搜集到了不少石头,这才使我的这堂课顺利开展。因此,我发现其实身边的环境资源是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的,尤其是在农村,自然资源会比城里更丰富。若是以后我们在农村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或者开展美术兴趣班,就可以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当地的季节或地域特征,就地取材来拓宽美术课的课程资源,培养农家孩子的审美意识。例如:利用树叶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在农村的小山上、小河旁,树叶随处可见,在进行树叶贴画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指导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压平后备用。上课时按照“想(根据形状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