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教学反思《镜面对称》这节课立足于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知识,从操作中体验收获。新课一开始就通过故事设疑、激趣,然后展示了一张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的场景----水中倒影,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欣赏图片、找生活中的实例,到思考现象的本质,在这个活动中,有了认识的过程,有了思维的价值,也使活动的过程成为了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载体。在认识镜面图象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观察猴子照镜,并结合猜测得出镜子成像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镜子里的老师的游戏,更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这些活动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的体验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也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增强学习的乐趣。但如果这节课如果能有一面大镜子相信效果会更好。这节课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不妨大胆一些,给自己敢于创新和改革的勇气,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有一个中心点作为核心,以此旋转,让学生动得有分寸,玩得有创新。老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要引得准确、恰当;要组织的合理、到位。我觉得,在“玩中学”,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确实是低年级教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