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9.诗词五首板块:教学设计—课件剑外巫峡巴峡襄阳洛阳蓟北四川河南河北长江东海背景探秘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泪水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诗意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杜甫“喜欲狂”的心情?思考关于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发白,是个手指也被谈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事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格,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扎着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的是皇帝的命令。回转车头吆喝着牛朝北边的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但也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评析]:这是首叙事诗,诗歌开头六句,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和艰苦的生计。中间六句,写卖炭翁的期望。最后八句,一连串的事情的发生让人猝不及防,满怀希望顿时化为泡影。作者并没有发出任何感慨,是就在矛盾冲突的高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样的描写取得了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和扣人心弦的效果。思考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诗人在诗中有没有直接流露出自己的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传出蛙声阵阵。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时间已过了午夜;清闲地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震落了烛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客人不来,在等待中,诗人拥有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如梦令李清照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她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早期作品,韵调优美,多写闺中生活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她的作品里,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大了。昨夜雨点疏落,风势猛烈,从沉睡中醒来,醉意还没有全消。试着提出问题问前来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很多人认为“肥”和“瘦”这两个字用得妙,你觉得妙在何处?郁孤台下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泪。往西北方向眺望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正满怀愁绪,深山里听到鹧鸪的啼叫。怎样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