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1.唯物辩证法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规律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①联系的普遍性②联系的客观性③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系统优化方法【高考考点】2个关系: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3个特征:联系的基本特征4个概念:联系、整体、部分、系统5个原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优化原理四联系观的方法论(2):系统优化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什么二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三联系观的方法论(1):整体与部分主干知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多样性普遍性客观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请你添枝叶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全面认识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P54总特征联系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发展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P54-56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不存在孤立的事物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原因和结果的联系等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特别提示】明确三个不等于(1)普遍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3)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而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判断: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提示]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提示]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联系又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在于是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提示]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3.三个角度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唯物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论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辩证法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1.(2017·北京高考)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墨作为一种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