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毕业于四川美院附中的罗中立,随着社会的大潮,到大巴山农村生活了整整十年,这十年,让这个生长于城市的孩子,对农村、农民有了深切的感性认识。若干年后,他着手创作了这幅以大巴山农民为原型的油画《父亲》。油画《父亲》表现了一种让人心酸的美。画中的老农,古铜色的脸上,沟壑纵横,干枯的嘴唇微张着,粗黑的大手端着一只破茶碗,一双坚韧而又无奈的眼睛在烈日下直勾勾的望着你,背景是一片以丰收为背景的金黄……这一切的意象构成了《父亲》所有打动人的元素,你可以从任意角度去理解为什么这幅画被命名为父亲。尽管岁月的风霜在老农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尽管那张少了牙的嘴里吃进过许多难以下咽的粗糠烂菜,但在这个老农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抱怨和愤怒,有的只是忍辱负重的无奈与迷茫。虽然他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五谷丰登的丰收景象,但自己手里却只端着一只破碗,仍旧过着缺吃少穿、贫困交加的日子。画家以这种超写实主义手法,诠释了父亲的含义。站在画前的每位观赏者都知道,画中的父亲,代表的其实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这幅画首次展出时,中国大地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中华民族刚刚从一场人为的灾难中走过来。在这场灾难中,生活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受害最深最苦。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的春雷隐约可辨,此时,人们压抑太久的心情,需要一种释放的契机。正在这个时候,《父亲》进入人们的视野,面对它,那些有良知的人们,怎能不黯然神伤,怎能不泪流满面。1980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青年美展上,画家罗中立的一幅油画,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展览现场,甚至有人站在油画前,当场失声痛哭。罗马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天花上的天顶画是《创世记》,祭坛后的壁画是《最后的审判》,题材分别取自于圣经中的第1章《创世记》和最后一章《启示录》,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是他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天顶画《创世记》全景该画573平方米,米氏在18米高的脚手架上工作了四年另5个月,除了配制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2个人去帮助他,工程之浩大和艰巨性甚难想象最近,据说有外国的医学科学家研究发现,米氏在此作品中隐藏了密码,在全部38幅画中有36幅隐藏了解剖学密码。上帝背后是一个巨大的肺,而亚当背后的的树则像支气管,上帝吹气,亚当就活了。•米开朗基罗的油画《创世纪》局部《创造亚当》。•《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礼拜堂天花板上的壁画,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创世纪(局部)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人物多达300多人,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创造亚当》其中《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亚当提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机器"。亚当慵倦地斜卧在一个山坡下,他健壮的体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衬托出来,充满着青春的力与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着。他的头,悲哀中透露着一丝渴望,无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飞腾而来,左臂围着几个小天使。他的脸色不再是发号施令时的威严神气,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态。他的目光注视着亚当:他的第一个创造物。他的手指即将触到亚当的手指,灌注神明的灵魂。此时,我们注意到亚当不仅使劲地移向他的创造者,而且还使劲地移向夏娃,因为他已看见在上帝左臂庇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