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怀:国家“互联网+”战略下的教育信息化新格局时间:2015-12-1710:29:20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嘉宾简介: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知识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2015年12月11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教育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系列活动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联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共同发起,旨在切实帮助学校更新信息化建设观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小编带着您一起重温论坛上的精彩内容。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现代物联网与大数据相结合。有的人问“互联网+”跟教育有没有关系?我们看到有十一项重点行动,“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协同创业等等,里面有专门提到教育,就是在“互联网+”益民服务里头有专门谈到教育的内容,其他部分也有谈到,但更多的是在这一部分。“互联网+”益民服务里头,有探索新型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这是跟我们直接相关的。第一个是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第一次在国务院文件里头鼓励企业参与教育第二个是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第三个是鼓励学校通过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服务等公共教育服务提供新方式。第四个是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再现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它的特征到底是什么?第一,国家“互联网+”战略将加速数字世界的形成和三个世界的融合,我们一直谈到现实的物理世界,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有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但今天数字世界在诞生,我们数据将变成资产,数据将来是推动,或者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机构发展的很重要的支撑部分。当然这个里头,我们现实世界和物理虚拟世界有一个数据集成的问题,我们物理世界和现实世界也有一个集成,核心是走向知识集成,也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其实网上也查到六个基本的特征,第一个是透明互联,我们的人、物体、事物和数据进行互联,但它的前提条件是以人为本我们强调人本主义,强调体验,强调潜能,强调各项发展。也谈到城市结构关于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的结构要被重塑,而这个里头要依赖我们生态的优化,我们化解相关的矛盾。同时还有一个特征是跨界融合,今天谈得非常非常之多,强调的是开放、跨界融合,但同时前提条件是无论怎么跨界,都需要价值驱动,要进行创新,这是“互联网+”的基本的特征。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有什么样的新格局?第一个变化是什么?第一个变化就是我们大众的教育观有可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一定只有在学校里头才是接受教育的地方。我们教育要从学校的围墙中渗透到校外学习。其实在互联网之前早就有,我们城市里头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我们的影子教育早就存在。学生在学校成绩不好,我们很多都会想到找课外辅导班,而这个在互联网时代,可能慢慢地让它会更多地融合到一起,我们的老师、学生、家长心理上学校的围墙或许将被拆除掉,这是第一个格局。第二个格局是我们社会人才观的改变。我们的人才养成是不是只有到好学校?我们认为人都是可以培养的,我们横亘在城乡教育之间的“护城河”或许将逐渐被填平,我们把我们的小孩送到大城市里头去,送到县城去这可能才是最好的,目前这种情况可能会得到一些改变。第三个变化是公民学习观的改变,家庭和各类场所中学习的价值凸显,终身学习将逐渐被认同。我们更多地只是关注学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要,而且很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