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造一座“桥”》教学设计深圳市龙华新区潜龙学校刘洪一、教材分析《用纸造一座“桥”》是教科版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八课。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是《用纸造一座“桥”》在本单元中作为总结应用类设计制作课存在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既能梳理知识,又能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寻找科学与技术的整合。二、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多次接触设计制作类课文,例如《做一个指南针》《做一个生态瓶》等,知识面有所拓宽,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学会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目标明确的设计制作能力,并有一定的自探自悟意识,但还是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尤其是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指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了解了薄板型材料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桥的不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他们已经能从形状、结构等知识的角度考虑达成目标,但综合应用时往往显得顾此失彼,不够周到。三、整体设计理念: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学习者处于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刺激的环境中,学习者才能更好的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发展其他思维能力。“动手做”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但学生还必须有“动脑”的理性体验。像《用纸造一座桥》这些设计制作活动就是旨在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它承载着科学教育中设计与技术的内容要求和功能。在设计制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带有技术目标的任务,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技术设计的能力,包括确定一个简单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实施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产品和设计的评价,针对问题或设计和解决方案进行交流,增强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时“做中学”是基本理念,“动手做”是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有充分时间整理已有知识,设计方案,制作作品;在展示评价作品时学会提高交流,达到以践行作梳理,以评价促发展的目标。四、设计安排:以“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了解目标指向)----小组完成设计方案(集体梳理知识)---作品制作(发挥技术创造)---展示、评价制作成果(评价促进发展)的学习过程。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制作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不怕困难的品质。设计说明: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以这三大要素为脉络的。但这三个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需要相互整合。本课教学的显性载体是学生经历用纸造桥的经过。在设计和建造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一定桥的知识、形状结构的等知识的积累,在设计和制作会碰到知识应用的实际问题,如何在解决问题中通盘考虑设计、制作桥的的许多综合因素,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应该知道的科学概念。在整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到制作设计的重要性;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思维碰撞,产生好的主意,通过动手实现自己的设计,经历从想法到作品的美妙过程。因此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六、课前准备:小组:使用过的A3纸5张、胶带、剪子、尺子、小白板,白板笔、板擦七、教学过程与方法(一)、任务布置教师课件展示并宣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纸造一座桥,并展示建造标准。建造标准:用5张A3纸、胶水、胶带建造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25厘米宽的峡谷,宽度大于5厘米,能承载200克重的车辆。设计说明:教师直接表明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并呈现任务标准,有助于学生专注于任务本身,也为之后的活动节省出更加充分的时间。要让学生明白,设计是受条件限制的,现在的限制条件就是建造标准,设计师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根据要求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纸桥,设计的一切考虑都是指向任务完成的,这些思想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