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3.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教学重点】1、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教学难点】1、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七令·诗》导入: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二、理论探究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上节课,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具体是指什么?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提示: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三、诗词鉴赏(一)、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剪梅》,(幻灯片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讨论两个问题: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导致词人作品展现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无忧无虑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讨论2:导致词人作品展现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一剪梅》表达了新婚后,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片显示)身世的变化引起情感变化(二)、欣赏李清照的《声声慢》,(幻灯片显示)讨论问题:比较鉴赏这3首词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评。)讨论3:比较鉴赏这3首词有何不同?《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天真烂漫——缠绵忧伤——孤独凄惶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片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三)、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明确: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片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小结: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四、拓展延伸:我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的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诗篇,记录了华夏民族这一顶天立地的精神:有表现民族气节的《正气歌》;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的《塞下曲》;有渴望结束战乱,欢呼祖国和平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表达年迈力衰仍心想为国戍边,渴望国家统一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试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诗人风格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爱国诗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