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基础保分类考点1.[多选]如图所示,一根上端固定的轻绳,其下端拴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g取10m/s2,开始时轻绳处于竖直位置。用一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的外力F拉动小球,使绳缓慢升起至水平位置。这一过程中轻绳拉力的(取cos37°=0.8,sin37°=0.6)()A.最小值为16NB.最小值为20NC.最大值为26.7ND.最大值为20N解析:选AC小球受重力mg、拉力F、绳施加的力F绳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应用极限法分析临界点。在力三角形为直角△OAB时,F绳小=,为最小值(临界点),有F绳小=mgcos37°=16N,故A对,B错。在力三角形为直角△OCB时,F绳大=,为最大值(临界点),有F绳大=≈26.7N,故C对,D错。2.[多选]某学习小组为了体验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状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位同学坐在长直木板上,让长直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θ变大),另一端不动,则该同学受到支持力FN、合外力F合、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G1、摩擦力Ff随角度θ的变化关系图中正确的是()解析:选ACD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G1=mgsinθ,C正确;支持力FN=mgcosθ,A正确;该同学滑动之前,F合=0,Ff=mgsinθ,滑动后,F合=mgsinθ-μmgcosθ,Ff=μmgcosθ,考虑到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的情况,可知B错误,D正确。3.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的力的最小值为()A.mgB.mgC.mgD.mg解析:选C分析结点C的受力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可知,绳CA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为α=30°,则可得:FD=mgtanα=mg,再分析结点D的受力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FD′与FD大小相等且方向恒定,FB的方向不变,当在D点施加的拉力F与绳BD垂直时,拉力F为最小,即F=FD′cos30°=mg,C正确。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平衡“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临界状态,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字眼。2.极值问题:平衡问题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求解临界、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1)图解法: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边角变化,进而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求出临界值或极值。1(2)解析法:利用物体受力平衡写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求出极值,或利用临界条件确定未知量的临界值。1.(2018届高三·河南名校联考)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小车M、物体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A.3B.4C.5D.6解析:选B对小车和物体整体,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因小车、物体相对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对小车无作用力,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它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FN1,物体对它的压力FN2和静摩擦力Ff,共四个力,选项B正确。2.(2017·湖南师大附中期末)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个圆筒从木棍的上部以初速度v0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以初速度v0滑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仍匀速滑下B.匀加速滑下C.减速滑下D.以上三种运动均可能解析:选B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过程中,受到重力、两棍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两棍支持力的合力和摩擦力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两棍支持力的合力不变,而两支持力夹角减小,则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小,则滑动摩擦力变小,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变,则圆筒将匀加速滑下,故B正确,A、C、D错误。3.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的大圆环,在其水平直径上的A、B两端系着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绳上套有一光滑小铁环。现将大圆环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顺时针缓慢转过一个微小角度,则关于轻绳对A、B两点拉力FA、FB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A变小,FB变小B.FA变大,FB变大C.FA变大,FB变小D.FA变小,FB变大解析:选A柔软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