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历史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历史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先秦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01________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02________衰微,诸侯纷争,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3阶级关系:03___阶层活跃,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受到诸侯重用。4文化:学术下移,04______兴起,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井田制周王室士私学2.流派及主张(1)儒家时期人物主张春秋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①核心是“05___”,即“爱人”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06______制度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07____________”仁礼乐有教无类时期人物主张战国孟子①发展孔子的“仁”,主张实行“08______”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③伦理观上,主张“09_________”④倡导“养浩然之气”⑤“天道”与“人道”统一仁政性本善时期人物主张战国荀子①主张施政用“10______”和“王道”,以德服人,杂以霸道,礼法并施②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③伦理观上,提出“人之性恶”④提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仁义(2)道家时期人物主张春秋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11___”,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是运动的,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③提出“12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战国庄子“齐物”“逍遥”: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13______”道无为而治逍遥3法家①代表人物: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严刑峻法治国,法、术、势结合,加强君权,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③意义:迎合了建立14_________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大一统3.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15____________运动。(2)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思想解放二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2.内容(1)政治①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②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③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2)教育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②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④教学内容:《诗》《书》《礼》《乐》,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3.评价(1)地位: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的儒学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2)影响①对中国a.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b.古代文化: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c.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②对世界a.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产生深远影响。b.西方:明清以后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三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战国时期出现指南仪器——“01______”。(2)商周时期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硫磺和硝石,这为火药的发明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