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侯瑞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词中生词字音字形,典故的含义及其表达,并背诵全文。2、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3、学习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朗读诗歌。2、情感体悟法,加强情感体验,体悟词中所抒发的博大情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二、教学重点:1、词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2、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三、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理解与把握,明确意象意境的内涵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播放歌曲《东方红》,大家熟悉这首歌吗?这是人民群众送给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颂歌,而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还是优秀的书法家、诗人。2.师:毛泽东善于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时期的人生理想。3.师:《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词”的相关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九十一字以外)。“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1二、整体感知,诵读理解。1.介绍背景。师: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滂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师:中国传统诗词是用来干什么的?(言志,抒情),大家思考一下毛泽东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诗歌会有什么特色?抒豪情,言壮志。2.学生朗读,纠正字音。师:大家现在有两分钟的时间看课文,然后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全词,注意要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师:读的不错,有些容易读错的字词他(她),都读对了。(但有几个失误)我们一起看看哪些字词是容易出错的,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沁(qìn)百舸(gě)怅(chàng)寥廓(liáokuò)携(xié)遏(è)峥嵘(zhēngróng)遒(qiú)3.音频范读。师:现在我们听录音,注意听他是用了怎样的语气,节奏,在哪里停顿的。4.集体朗读。师:好,我们集体读一遍,然后学习它的内容。三、具体内容分析鉴赏1.师:《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首先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2.师:“立”在词的首句,我们看词的首句写了些什么。(课件展示)(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独立寒秋图23.师:“看”总领哪些内容?湘江秋景图(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