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鲁山一高语文组教学目的准确理解文意并译成现代汉语。教学重点如何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教学难点准确地理解文意。考点解说《考试说明》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成分省略;用法指词类的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3.总览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一、理解句子分析句子本身分析语境理解句子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小结: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寻求未知的。“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读cuàn),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小结: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3.总览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许”,许之,答应我)小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翻译句子的一大原则二翻译句子准确通达有文采2、翻译句子的三大标准第一招:字字落实第二招:文从句顺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3、翻译句子的两大招数第一招字字落实翻译下列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蔺列传》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2.得楚和氏璧。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人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与现代汉语义同器物名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数量词字字落实第一式: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翻译下列句子: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束,而能够随世事转变(自己的想法)。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发语词,删去助词,表提顿,删去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2007全国卷1)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字字落实第二式: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翻译下列句子: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词类活用,形作动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译:突然问道:“天下怎么样才能安定?”通假字,卒--猝字字落实第三式: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译:前面开辟四个窗子,在庭院的周围砌上短墙。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字字落实翻译句子第一招:分三式:留删换第二招文从句顺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