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知识脉络:1、掌握儒学的发展历程。2、近现代对儒学的态度3、儒学的影响(积极、消极)以及以儒学为例引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导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基础知识回顾:一、儒学古代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兴起、发展。孔子、孟子、荀子2、秦:焚书坑儒3、汉代独尊:董仲舒新儒学4、宋明理学5、明清:儒学的新发展儒学地位变化的原因:是否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是否有利于巩固统治二、近代各阶级对儒学的态度:材料一:袁世凯在《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材料一指那一历史事件,概括袁世凯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材料二: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天朝田亩制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礼记·礼运》(2)上述两则材料有何关系?材料三:孔子在经义中暗藏着西方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如:《孟子》:“左右皆日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日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一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康有为批注:“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皆西人议院之意。”,这种询于众的政治格局便是近代议会制度的萌芽。这些材料说明上古时期,君征求民众的意见,民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引自康有为《孔子改制考》(3)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材料四: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纸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狂人日记》胡适提倡怀疑主义和实验主义,其矛头是直接指向传统思想和伦理,他说:譬如三纲五常的话,古人认为是真理,···但现在时势变了,国体变了,三纲便少了君臣以纲,五伦少了君臣一伦,····古时候的天经地义变成了废话——《胡适选集》(4)材料四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总结:近代:地主阶级: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顽固守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简单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不中不西新文化运动——极端否定近代各阶级对于儒家思想或极力推崇,或猛烈排斥,或力求调和。除地主阶级外,皆为近代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批判和继承的伟大尝试,对孔孟偶像的破除和封建名教的打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如材料所述,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用这种“简单结合或完全的抛弃”并没有“制服”了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批判、总结任务,不但农民阶级没有完成,而且以后的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完成。三、辩一辩河南某中学跪拜孔子现象:儒学的影响儒学的当今价值结语:于连在:《圣人无意》一书中,通过把中国的圣人和西方的哲学家"进行对比,从而反思东消极积极当今价值政治维护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大一统,社会安定统一、和平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代小农经济发展三农问题文化文化专制、封建迷信思想、不利于科技事业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思想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压抑人性;不利于创新意识;强调德治,法制意识单薄塑造中华民族优良的品格、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尊重自然以德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西方哲学家从苏格拉底开始都只是去追求一成不变的东西,比如问什么是善正义!最后回到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但是在儒家所谓的义者宜也所谓的义恰恰是指人要根据特定的情况选择特定的行动方式,非常欣赏中国古代圣人所遵循的君子时中!时之圣者也"这样的处世方式,对他来说,圣人的处世之道更加地圆融和通达#所以于连说:圣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开放的,他可以顺应世界的一切不同,毫无阻碍地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