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熏习”活动感想——参与“熏习”活动的有感我认为熏习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水滴石穿的积累,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我个人成长大有裨益,或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或是一个触人心弦的故事,亦或是一条催人奋进的语录,让我反省,让我努力,让我充满希望。“熏习”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个老鼠叠罗汉偷油,结果碰倒了油瓶仓皇逃窜,之后组织召开失败研讨会,最上面的老鼠说是中间的抖动了一下导致它推到了油瓶,中间的说是下面的抖动了一下它才抖,最下面的说它听到猫的叫声吓的发抖,最后会议结论是猫的责任。客观原因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三个老鼠都轻松的推卸了责任。我也常常自问,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因为专业没选好,是因为就业压力大,还是因为时运不济,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我自己不够努力。每个人都有梦想,有的梦想成为了现实,有的梦想成为了泡影,一时的勤奋只是杯水车薪,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理想。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可以,你希望和十年前的自己对话,还是希望和十年后的自己对话。”我没有选择,只是说:“告诉十年前的我该如何把握当时,问问十年后的我该如何把握现在。”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很傻很天真,或许十年后的自己会告诉我“熏习”中很多道理就是我要告诉你的,只是你没“熏”好罢了,正如“熏习”中一段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最简单的道理,却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在我懈怠的时候希望“熏习”给我一个小故事督促我反省、给我一句鼓舞人心的话鼓励我前行。总经办:郑清泉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第二篇:参加诵读活动感想一次有意义的班队活动今天我们班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在《论语》书中看了第1页共8页一个故事叫《凿壁借光》。我怕便把它记了下来,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分享。它讲的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匡衡。匡衡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油灯,只好在白天干活时抽空读书,晚上天一黑就没办法读书了。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发现,从墙壁透过一丝光来,匡衡就把洞偷偷凿大了一些,透过来的光更亮了,于是他借光苦读。后来汉文帝拜他为丞相。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就算学习环境再恶劣,也要去读书。看看我们的学习环境:舒服的椅子,漂亮的书桌,明亮的护眼灯,摆满书的书架,可有几个去读书呢。再看看匡衡,家里连柴米油盐的钱都没有,哪儿能买齐灯油呢。可他却努力创造条件,凿壁借光读书,终于学有所成。后来汉文帝还拜他为丞相呢。如果把现在的学习环境和匡衡的换一下,说不定匡衡是第五代中国国家主席呢。我真佩服匡衡,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竟然能学有所成,让汉文帝拜他为丞相。我以后一定向匡衡一样发奋读书。20XX.3.15参加经典诵读分享会有感今天,老师向我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同学们,为了更好的了解传统故事的魅力,你们去找一些经典故事周一我们明天开个经典故事诵读分享会。”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议论开来了:“嘿,你说这个诵读会是什么样子的呀。这个诵读分享会怎么开啊。""晚上,我一直怀着好奇的心情久久不能入睡“这个朗诵会到底是怎样的呢。朗诵会上的时候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算了好好睡一觉明天就知道了。第二天,我早早的就来到了教室里。一看,同学们手上都拿着准备好的资料背的背,看的看五花八门。我刚做到位置上,老师就走了进来说:“先说下诵读会的规则:1、内容。符合比赛要求。2、语音。普通话发音规范,字正腔圆。3、语速。朗诵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宜。4、感情。教材的感情基调处理得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第2页共8页能引起听众共鸣。5、仪态。仪态自然大方,服装、动作得体。同学们听了立刻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谁先来。”老师说,同学们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举手的并不多。“好李艺靓先来”她读的是一个小故事"接下来是谭志强、范玉晗等整个朗诵会的气氛被带到了高潮,举手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不足。“不公平。老师你只请第3组的不请我们组的,不公平。”陈国强突然大声喊了一下。其他同学听了也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