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6: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六年级授课时间:2014年12月章节名称:第八课《中华少年》授课学时:1课时设计者:张桂珍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学区中心校-1--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等形式,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我中华”,而本诗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新时代少年的自豪之情以及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诵。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朗诵技巧上加以指导:字正腔圆,突出重点,语速适中,顿挫抑扬。教学难点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等形式,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教师在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1、结合搜集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及文中的相关词语,知道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自豪之情的?怎样读出自豪之情?学生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的辉煌成就以及近百年来屈辱历史的相关资料。-3-学情分析学习了前三篇关于“爱国”主题的课文,学生心中已涌动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这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正是学生纵情歌唱祖国的华丽篇章。对于一般的抒情性的文章,本班学生已初步具备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但对于这首抒情诗,如何把爱国情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方法和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了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课前布置搜集和课文有关的祖国历史文化、建设成就以及近百年的屈辱的历史;课中注重学习方法和朗读技巧的点拨,方法具体,易操作;课后的作业设计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学用具课件教学媒体的选择知识点编号类型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1导入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有利于突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谈话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郁。2呈现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指名朗读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3师范读师配乐范读学生指出的认为难读的小节在音乐的感染下,教师深情地朗读,给学生情感的熏陶,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师配乐朗读。教师的范读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4方法指导针对学习目标,教师给予学习方法和朗读技巧的指导。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授之以渔”,有利于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拓展到课外。教师朗读后加以补充说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朗读技巧的指导具体明了。5、6、7、8、9、10、11汇报表演各学习小组汇报表演朗诵这首诗歌。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朗读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会各组配乐朗诵,表达自己在音乐的感染力下,全班95%同学都能做到深情朗读,以表达爱国之情。-4-、12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的爱国之情。13拓展训练小组合作,仿照课文,也来写几句诗表达自己的自豪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新一代少年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本节课的主题得以升华。小组合作,进行展示学生声情并茂的将自己爱国的情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本课的主题得以升华。14课后作业拓展语文课外资源将语文课程的外延拓展到课外,进一步巩固课堂所掌握的朗读方法和技巧。课外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练习有感情地朗诵。鼓励学生把自己这节课所掌握的方法与技巧在课下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1、回顾这一单元学过的几篇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虽然故事跨越不同的历史时空,但有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爱国(生补充)。1、回顾单元主题,总体把握诗歌主题。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从总体感知诗歌表现的主题。-5-2、表达爱国之情的方式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表达爱国之情的诗歌。3、揭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