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英雄我接受了一部描写一位传奇将军戎马生涯的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任务。按照创作初衷,是要把该将军塑造成一个视死如归的革命铁血英雄的。可是,笔随心走,写着写着我就愕然了,铁血将军在我的笔下不知不觉成了一个内心无比痛恨、厌倦、反对战争,而又不得不指挥千军万马拼命厮杀,有着明显人格分裂倾向的“两面人”。在他看来,战争实在太残酷了,枪炮一响就得伤人死人,打仗其实就是杀人。无论是胜方,还是败方,无论是正义一方,还是非正义一方,都得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凡是从战火中冲出的幸存者,身心无一不被刻下累累伤痕。风光八面的英雄后面,是死者的森森白骨,是生者灵魂的创痛与煎熬。我深深感到惶惑,为何要把一个传奇英雄写成痛恨厌恶战争的“两面人”?是我性格过于懦弱,无法理解英雄情怀,还是我心理阴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抑或是我的世界观出了问题?由自己写小说,又联想到自己读新闻,看电视,好像也有这方面的倾向。比如,每每看到电视里报道抢险救灾的宏大场面,我总是泪流满面,可是,我不是因为“在X委和X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夺取抢险救灾的伟大胜利”而激动得流泪,也不是因为抢险救灾的勇士们奋不顾身地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感动得流泪,更没有为那些站在灾难现场狂呼乱叫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口号鼓动得落泪,我的眼里只有灾难,只看得到悲惨,看不到任何壮举,我的眼泪是为那些在灾难中丧生、受伤、无家可归者而流。所以,若非万不得已,我是基本不看“丧事喜办”式的表彰抢险救灾英雄庆功会之类的电视节目,也不会去听抢险救灾英模报告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是,战争绝对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不是人类的最佳选择,所谓的正义,是为了消灭战争而无奈选择战争。战争的双方挥兵厮杀,死去的士兵们都是无辜的,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场杀戮和悲剧。尽管正义战争能消灭邪恶,改变世界,改写历史,但是战争的过程却是血腥的,残酷的。哪怕战争能制造多少惊天动地的英雄,能推出多少能征善战的将帅,我们都没有理由去赞颂歌唱战争。灾难也一样,分为天灾和人祸,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对于人类来说,都是灾难,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抢险救灾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灾难,而不是为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因为战争能涌现出英雄而赞颂歌唱战争,是十足的反人类行为;因为灾难能涌现出英雄模范而歌颂赞美灾难,是彻头彻尾的漠视生命。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人类克制欲望,完善规则,就不会有战争发生;灾难同样也是可以规避的,只要人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提升人类抵御防范灾难的能力,再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伤害也是有限的。从灾难的本质上来说,所有的灾难都是人祸因素居多。如果我们的学校建得牢固些,汶川地震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丧生废墟之下;如果我们的堤坝建得牢固些,即使洪水来了,也不会垮坝决堤,城乡变汪洋,人或为鱼鳖;如果我们的矿山不胡掘乱采,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矿难发生……让世人看到战争的血腥本质,人类才会摒弃战争,选择和平;让人们看清灾难的悲惨本质,人类才会自觉规避灾难,珍视平安。从这个角度来考量,我似乎为自己把铁血英雄写成“两面人”,从抢险救灾场面总是看不到壮举,只看到悲惨找到了开脱的理由———这种心理并不阴暗,更不是世界观出了问题,而是接近了人类发展应该具备的一种情怀。于是我想,与其不惜笔墨歌颂战争的悲壮激昂,给战争英雄颁发勋章,还不如去祭奠战争的死难者,让人类认清战争的狰狞面目,自觉放弃战争更有意义;与其一腔激情歌颂抢险救灾的波澜壮阔,大力表彰抢险救灾的英雄壮举,还不如多揭露灾难的悲惨,让人们看清灾难的残酷本质,心灵好好痛一回,学会规避灾难,不再人为制造灾难更有益于社会。没有英雄的时代是最幸福的时代,和平幸福是拒绝英雄的。俺大俺家乡的祖祖辈辈都管父亲喊“大(dà)”,俺也管父亲喊“大”,这是对父亲最亲切的称呼。俺大是牛是山是海……49岁,俺大已不再年轻。曾经挺拔的背,已被艰辛的日子压弯;曾经乌黑的头发,已被沧桑岁月染白;曾经英俊的脸庞,已被风霜雨雪冲出沟沟壑壑。唯独对儿子,痴心不改。俺大坐在门槛上吸着价格最低的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