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设计人:宜城第二高级中学王蕾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共有4个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每一个子目大致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背景,解决的措施以及措施产生的影响样的逻辑来安排的。“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主要讲北宋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背景下成立,创业者赵匡胤注意总结、吸收历史教训,为了防“弊”,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措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提高文治;但另一方面也给北宋王朝积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新“弊”建渐生。北方的契丹辽和西北的党项西夏的崛起加重了北宋的边疆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北宋采取以钱换和平。军事危机和财政危机叠加,使北宋积贫积弱的问题日益凸显。此为第二个子目“边疆压力和财政危机”。第三个子目“王安石变法”可以理解为,为了解“弊”,王安石主持变法,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引起激烈争议。最后一个子目“南宋的偏安”主要讲边防与财政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南宋循“弊”偏安,维持了较长时间,将“南宋的偏安”做拆分处理,一说愁,即南宋退守,二说情,即以文官武将们的活动与热忱为线索串联,他们或变法,或战争,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以此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基于以上理解,本课以“弊”字入手,充分挖掘历史教学资源,巧用古诗词,将“防弊之政-新弊渐生-解弊之法-循弊偏安”作为整节课的线索。(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两宋更替等基本史实,学习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作用。基本具备分析史料、进行推理的能力,但读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历史的深远影响,能够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感悟时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涵养家国情怀。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和时序数轴图,理解北宋初建的政治形势,理清两宋时期重要事件的历史顺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借助图表、文字等史料,梳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利弊,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趋势。(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阅读北宋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相关材料,理解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感悟仁人志士为整顿国家做出的种种努力,培养不畏艰难的大无畏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评价、宋代社会问题(二)教学难点宋代仁人志士的努力,家国情怀的涵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防弊之政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新弊渐生三、王安石变法——解弊之法四、南宋的偏安——循弊偏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史料、历史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教学问题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防弊之政1.结合课本梳理北宋建立的过程。2.出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表图片3.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的解决之法,得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4.展示文字史料,向学生提出设问。1.阅读课本,树立基本事实2.解读图片,谈谈五代十国有何问题?宋太祖将如何解决问题?3.分析和提炼特点4.说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对宋有何影响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新弊渐生1.【积贫】通过文字、图片材料,简要说明宋朝的积贫局面是怎么形成的。2.【积弱】通过文字、图片材料,理解宋朝的积弱是如何表现的。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材料,归纳出答案。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三、王安石变法——解弊之法1.【文官的改革——庆历新政】通过图文介绍庆历新政的相关史实,介绍范仲淹的结局。2.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