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整体‖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大尺度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2、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圈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把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融合成自然综合体,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少数耐旱植物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能量交换物质迁移传递循环阅读案例1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1.说明生物在自然环境演化中对大气、水、岩石、土壤的作用?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通过哪些过程形成的?其中哪一过程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改变原始大气成分组成、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岩石的形成、加快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二氧化碳呼吸水呼吸无机盐死亡死亡分解无机盐分解生物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生物循环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塑造者。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生物与其他要素是相互作用的。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活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合成有机物不是某一地理要素的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由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多种地理要素(如: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相统一共同完成的。因此,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新功能大气水圈光照(有机物)6CO2+6H2OC6H12O6+6O2叶绿素绿色植物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精讲点拨2.平衡功能: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的成分构成、物种在数量上的构成状况都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藏羚羊地理环境与藏羚羊数量的关系环境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活动二氧化碳的平衡,氧气的平衡,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平衡地理要素间的平衡功能1、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2、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山青水秀。自唐代以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面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植被生长慢,气候变得干旱,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沟谷不断加深扩大,最终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山青水秀今天的黄土高原千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