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忻城县城关镇高塘小学莫仁华数学新课标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不少教师很有顾虑,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作为一名新课标的实验者,我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呢?下面是我尝试的方法。一、分好小组。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我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里素质综合评定表分组,每组4-5人,好、中、差生互相结合,这样做能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二、选好组长。组长是学习小组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在高年级组长由本组自选,然后让他自己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三、做好培训。培训学生合作能力必须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能表达本组的观点;二是学会倾听与别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议;四是学会更正,补充;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让学生知道怎样与同伴交流沟通,合作的学习过程,为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打好基础。四、做好评价。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须把握以下几点:⑴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⑵对小组集体成员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⑶评价的内容看小组成员的参与与汇报情况,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⑷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老师评价为主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另外,对表现得比较好的小组、个人,组长进行奖励,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合作学习水平。五、加强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起着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引导、学法引导、组织调控。在准备课时,教师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有意外的教学情况时,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能解决疑惑。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时,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