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按上一个安全按钮《美国企业家成功经验》中说到这样一个实验,美国学研究所给一群青年学生做选择题和猜谜语,测试背景是各种噪声相互混杂,交织成不可区分的音响,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就坐在桌前接受测试,另一组桌上多出一只可以随时把这些噪声消除掉的按钮。结果,桌上有按钮的那组学生解出了5倍于对照组的谜语,显然,掌握按钮的学生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这是“后盾效应”的神奇作用。还有位作者看了这个实验后,想起了他中学时代的一位数学老师,教研组长,人凝视随和,他选例题总是解法多多,且常有旁门左道可通。题目一拿到手,就双手往腰后一背说:我相信你们会有好办法出来,来,谁先“发炮”?如果有一个办法让我们想出来了,他那赞许的目光(——有力的后盾)会从教室最左边看到最右边,然后说,你瞧这办法多好,再想想,还有更好的办法。结果又有人给出了一个办法,他仍然会用那种特有的徐氏目光扫视一遍然后又说,嘿,还有更好的办法,快想想啦。就这样,我们每一个都感到自己手里握了一只特有把握的“按钮”。其实,我们也并非一上数学课就变得聪明,徐先生也很少说出那个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后来我甚至怀疑他究竟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准备着。但是,只要他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脑子真的就特别灵,解题的信心也真的特别足,课上也真的常有让人吃惊的办法冒出来。就这样,我喜欢上的数学,我们喜欢上数学课,数学成了我们那所中学的强项——如果你是老师,给学生装一个这样的按钮吧。看了这两个事例,做为一名教师,回顾以往的教学经验,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你面带笑容地步入教室,孩子们的心就会充满阳光,你若横眉冷对,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在教师提问时,学生越是回答不上来,你越要鼓励,当那双充满恐怖惊慌和不安的目光投向你时,你若是抱以“你能行的,一定行”的回应,这个孩子就很有可能说出正确的答案,你若抱以焦燥与不满的情绪,他就会失去了继续回答的信心,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每每这时,思维就会受阻,变得大脑失灵,一片空白。这既是“后盾效应”也是“期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