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综合职责评审细则主要硬件评价要点二甲评审外科系统评审要点1、手术医师资格分级管理1、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且执业地点在本院。2、各级医师不能越级实施手术(①、医士可担当一、二类手术的一、二助手。②、医师可担当一类手术的术者,二、三类手术的助手。③、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④、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⑤、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2、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1、由有执业资格的经治医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2、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营养状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3、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4、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病情评估。5、手术患者应在术前进行手术风险评估。6、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经治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7、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术前讨论制度1、凡二、三类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2、术前讨论应取得麻醉医师会诊意见或邀请麻醉医师参加第1页共9页3、订出手术方案,提出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和护理要求等。3、手术治疗计划1、i类手术及急诊手术手术治疗计划需在术前病情评估中体现,Ⅱ类及Ⅱ类以上手术手术治疗计划应在术前讨论中体现2、术前诊断及手术指针是否明确,诊断依据是否充分。3、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4、手术方式选择是否合理。5、麻醉选择及注意事项。6、术中具体步骤,某些特殊注意事项,预计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其预防与对策。7、术后特殊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对策。8、手术组人员安排。4、知情同意1、原则上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2、适用范围:1)各种手术。2)、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如各种穿刺、活检;胃镜、肠镜、支气管镜检等内镜检查;介入治疗;输血;麻醉;临床有较大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临床实验性检查和治疗;其它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诊疗活动。3)、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如贵重药物、材料、检查、治疗等;或者公费、社保病人自费的项目如自费药物、材料、检查、治疗等。3、知情同意内容是否填写完整5、急诊手术管理制度、流程落实情况1、抢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2、对特急手术患者应立即开通绿色通道。3、急诊手术应提前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进行术前准备。特殊情况下(如需立即手术),手术室可先接受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第2页共9页4、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职称值班医生负责确定,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6、手术相关记录1、按时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讨论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手术风险评估表、术前病情评估2、手术相关记录内容填写正确、完整7、手术标本管理制度落实情况1、手术切下的标本必须(无论大小)都必须做病理检查,不能随意丢弃。2、术毕手术医师应正确、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3、手术期间需要做细菌培养、抹片者应事先开好化验单,标本取下后立即送检。8、术后患者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2、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3、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4、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根据病人病情在病人术后24小时内查看病人或随时查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