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适度的开展合作式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合作学习不能是“走过场”,应该注重实效,合作学习的“时”和“度”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否则会适得其反。合作学习适时三个关键点。1.1争论中寻找合作在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争执时,他们往往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总有千条理由说服对方,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产生的结果也是意想不到。恰在此时引入合作学习,学生在争论中产生共鸣,达成共识。1.2共识中寻求合作小学为音乐课,很多内容不仅是要演唱还需要表演,这也是音乐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之处。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往往需要几个学生进行演唱和表演,这同样需要他们之间的通力合作。有时由教师点名,让几个学生表演,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共识,同心合力完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快融入新的合作小组的能力。有时则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自己选择小组成员,这样往往效率较高。在表演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良好。如:在教完歌曲《小红帽》后,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对“小红帽”的故事的了解,以小组的形式创编出一个小小音乐剧。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红帽、阴险狡猾的大灰狼在小组中诞生了,分别以唱歌、舞蹈、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动作协调,表情到位,收到了预期效果。1.3合作中得出结论在高段教学中,在没有得出规律性结论前,引入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增强对知识的认识,提高教学效率。2抓住了合作学习的时机,只是一个开始,还要注重每次合作学习中的细节问题,也就是“适度”,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2.1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要合理课堂学习的组织方式主要是全班教学、小组学习和个人独立学习,三种教学形式的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小组合作学习是音乐教学应用较为广泛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体验,每个组员之间都相互激励,竞争和合作共存。音乐的演唱形式有合唱、独唱,他们是不同的概念和表现形式,音乐合作学习中依然要求同存异。2.2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每个成员各方面的差异,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既要善待自己也要懂得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团队最大的能力。正是因为每个组内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2.3合作学习的内容难易应当适中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其局限性,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学习内容太易,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找出答案,合作就成为形式。相反,学习内容太难,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兴趣,就会感觉学习成为负担,甚至迷失自己,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最后事与愿违。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合作学习要与班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3结语总之,鼓励合作学习,不仅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而且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是该如何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更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待于我们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共同探究和摸索。另外,要科学的评价学生,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评价同样重要,评价是为了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如果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没有高质量的评价,势必影响合作学习的高效性。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