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5—46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教学难点:比值和最简比的区别。(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教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习了比,你能举一些比吗?,你能举一个分数比和小数比?并板书(8∶42∶1)。2、根据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填空。a÷b==()∶()(b≠0)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填空。====6÷8=(6×2)÷()=12÷166÷8=(6÷2)∶()=3÷4师:根据比与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线相当于比中的什么?你能把==写成比的形式吗?同样在除法中除号相当于比中的什么?你能把6÷8=(6×2)÷()=12÷16写成比的形式吗?(设计意图:复习的设计利用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巧妙地利用比、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关系,注重书本的设计意图,化难为易,将抽象的概念课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融合在新课的学习中。主要表现:在课件中直接将分数线和除号替换成比号,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分子、被除数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除数相当于比的后项,分数值、商相当于比值,从复习变成新课导入,从学生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比的式子中,更加容易理解,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迁移规律,也符合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二、探究新知:1、导入:6∶8=(6×2)∶(8×2)=12∶166∶8=(6÷2)∶(8÷2)=3∶4师:用教棒指着导入,观察前项6怎样变成了12呢?后项8怎样变成了16呢?课件显示:比的前项和后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值怎么样?(同桌交流)2、认识比的基本性质。学生汇报。(根据导入引导学生讲比的基本性质)生:6和8同时乘2,比的前项和后项变成了12和16,前项和后项数字变了,但它们的比值大小没变。6和8同时除以2,比的前项和后项变成了3和4,前项和后项数字变了,但它们的比值大小没变。(学生各自发表见解)(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将比的基本性质逐步板演出来。)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师: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里“相同的数”是否包括0?为什么?生:因为分数的分母和除数不能为0,如果是0没有意义。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教师板书:(0除外),请学生看教材P45,书上把它叫做什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完整地归纳总结比的基本性质(读一遍)。师:在比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哪些字词比较重要?(用笔点出来)生:同时、相同、0除外。(设计意图:自主发现,自然生成,让规律认识条理清晰,水到渠成。)3、举例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正误:(用手势表示)①5∶6=(5×3)÷(6×4)=15∶24()②36∶15=(36÷6)∶(15×3)=6∶45()③8∶12=(8÷2)∶(12÷2)=4∶6()④18∶9=(18×0)∶(9×0)=0∶0()⑤5∶8=(5+10)∶(8+10)=15∶8()教师强调:“同时”“相同”“0除外”几个关键词。(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在练习中观察、对比、验证从而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的关键词,起到化难为易。)4、质疑。(培养学生看书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三)化简比1.从板书举的例子引入。师:(8∶42∶1)8∶4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除公因数1外,有没有别的公因数?2∶1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除公因数1外,有没有别的公因数?像2∶1这样的整数比除公因数1外,没有别的公因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在这里我们简称为:最简比。)板书:最简比(前、后项公因数只有1)师: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最简比。)2、出示例1。(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见右图)。(学生齐读题一遍。)①小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5∶10②大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80∶120板演:整数比。教师:这两个比,数据大小悬殊,很难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