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从开场中绽放----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导入的设计上课如同写文章,好的开头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早在明朝的诗人谢榛在《四冥诗话》中就写道:“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朝理论家李鱼也说过:“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意思是说话、写文章开场要扣人心扉,使人为之一震,爱不释手。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活动中,一节课的开场也是如此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设计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导语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美丽从开场时就绽放。笔者从事小学品德教学20余载,就课堂导入的研究感受颇深。我以为一般可分为情境导入和语言导入两种:一、情景导入情境导入方法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但同时也要紧扣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搭建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情境导入可以凭借图画、音乐、实物、环境等手段,即现场景和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第一、放松学习心态导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心态。学生的心境对其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自由开放的心态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投入和积极思维,更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由课间进入课堂时,往往很难达到心态轻松自如的境界,此时,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放松心态就显得极为重要。放松学生的心态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略显紧张或遇到阻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幽默的语言、美丽的图片、或者登高望远等方法放松学生的心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二、激发学习动机导入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心理学研究证明,虽然人们的许多学习是在没有任何动机的情况下实现的,但有效的学习将必然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特别是儿童的学习意识更需要动机的推动。一般认为,学习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二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复杂的,既受其自身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发展需要等内部条件的支配.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情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个重要层面便是“激发动机”。第三、直观感受导入从某种意义上说,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小学阶段,基于真实情境体验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对直观性要求更典型。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更易于学生接受,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觉和具体形象思维在小学生的学习品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强调直观感受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理念之一。实现直观感受的最佳途径在于直观性教学情境的设计。恰当的直1观情境,其功能是综合的,既有准备功能,又有教学功能。但在教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感受应当注意操作时的必要性,不必要的时候,不能盲目实施,如果需要引发学生对文本想像的空间概念,此时一味追求直观,则失去了其相对模糊或开放的自身特点,降低了文本的包容性及思想内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第四、在生活发现中导入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应当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经验。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否能够唤起学生的生活情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课堂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细节,让闪光点在课堂上加工、再现,使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扩展生活与教学的相关变量。生活与教学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理念正是情境对生活加工的功能,只有创设了对生活加工的教学情境,才是遵循学生的生命主体,才能够让生活中的话题在教学导入中发挥作用。第五、渲染情感导入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状态的把握,因此,教学情境应当是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渲染课堂的情感氛围,以此来实现情境的最佳效果。情感渲染指的是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投入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情感的准备状态。情感的渲染具有突出课堂重点的作用,入情入境是激发学生思想感情,设计教学导入的指导思想。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