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2016年8月22日上午,聆听了任保平校长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专题报告,我感触颇深,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教学侧重,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从事教育工作十五载,今天聆听了任保平校长的专题讲座,正视自己这些年的教学,我感到惭愧,也很内疚,自己连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不是,何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回想自己的语文课堂,以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我懂的告诉学生,这样的课堂能有效吗?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1、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写,在读中想,在读中悟,在写中升华。要教语文,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3、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不要过多地对教材作分析,留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多谈、感悟,感受语文的语言文字的美。4、要注重学生自悟探究,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5、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