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邓小平理论国际背景: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西方矛盾趋向缓和,国际局势出现相对稳定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因不同程度的失误而陷入困境,苏联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显现,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国内背景:①“文革”结束后,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民的思想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1.酝酿:酝酿:针对“两个凡是”,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针对“两个凡是”,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论(19781978年)年)“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一、邓小平理论“两个凡是”的实质是?A.坚持毛泽东思想B.彻底批判“四人帮”C.违背毛泽东思想D.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2.2.宣言书: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的讲话((19781978年)年)一、邓小平理论①①内容:内容: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B.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②②意义:意义:A.A.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B.B.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3.3.开端: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978年)年)一、邓小平理论思想方面政治方面组织方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意义A.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4.4.理论提出:理论提出: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二大(1982(1982年年)()(最早提出理论最早提出理论))一、邓小平理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5.5.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1987(1987年年)()(第一次系统概括第一次系统概括))①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②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本点))③③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6.6.形成完整体系:形成完整体系:““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992(1992年年))一、邓小平理论((11)南方谈话)南方谈话①①内容:内容:A.社会主义的本质B.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C.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D.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E.判断实践的标准(三个有利于)②②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③③意义:宣言书意义:宣言书6.6.形成完整体系:形成完整体系:““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992(1992年年))一、邓小平理论((22)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大内容:内容:A.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7.7.写入写入《《党章党章》》::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五大”(19971997年)年)一、邓小平理论内容:内容:A.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B.《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