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关键句进行吟咏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2.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学生通过圈点批注文中精彩的语句,写下心得,逐步提高学生散文的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对自由的向往,引导学生热忱乐观的对待生活。2.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心灵的悸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设计说明:《囚绿记》是高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篇文章是新选入教材的一篇文章,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写作而成的,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交待得十分清楚。但在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然能为之感动,是因为它有着很强的时代感,高一的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没有很大的困难。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做了大胆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课文那样的面面俱到,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主题的挖掘和品味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上。课前预习:课前提醒学生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陆蠡的《囚绿记》这部作品,以及陆蠡的个人经历,同时从字词到作者简介再到作者其他的文章都需要看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1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犹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星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他就是陆蠡,关于陆蠡的资料,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下面就先请同学们把手头搜集的资料做一交流,注意回答精要的,别人说过的内容不重复。2、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3、陆蠡是一位真诚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文题,质疑猜读:初读文题,你会生发哪些问题?你最想了解些什么?(“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囚“绿”?绿是怎样被囚的?囚绿的结果怎样?帮助学生删减意义不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也有主次之分)2、给学生配乐,分组朗读课文。(设计说明:用音乐给学生朗读配乐,在一开始的时候给予了学生感官上的享受,极大的调动了学习这篇课文的主动性,优美的文字搭配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在座的每一位师生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愉悦。)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方法:快速阅读,划出关键词句,注意圈点勾画)(1)、囚绿是因为爱绿,陆蠡为什么爱绿?(2)、囚绿之前的哪些举动反映了他对绿藤的喜爱?(3)、被囚前后,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方法指要是圈画有关内容,随手批注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发言,讨论,达成共识。)4、请同学们在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的前面加上能表现心情的定语,并说明理由。示例:焦灼而热切地寻绿;欣喜而细致地观绿;矛盾但固执地囚绿;珍重并诚挚地放绿,深情而又期盼地怀绿。三、合作探究1.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你如何评价这种举动?2.绿藤被囚前后的生态变化,你想到了些什么?3.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你受到怎样的启示?方法为:小组交流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生1:我找到文章中的这样两句话:“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这说明陆蠡是热爱生活,追求光明和理想,在文章的最后也有这样的体现。但因为喜爱就想到占有,反而会让被爱者难以自由,所以绿藤会萎缩,这是一种伤害,文章中的“魔念”就体现出这种心态是自私和残忍的,这是一种畸形的情感。生2:裴多菲有句诗: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抛什么呢?在自由面前,生命和爱情都不足珍贵,只有自由,才能让自己付出一切。因此爱自由是与2生俱来的天性,应该让所有的生命在自然中生长。人为的约束只会使生命力萎缩,甚至反叛,就像文章中提到的抗日战争,侵略带来的不是臣服,而是誓死抵抗,血性男儿从来都只是崇尚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生3:被囚后,绿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