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自主探究——《找规律》教后反思(城关镇尚宁小学教师蓝小金)各位领导、老师:早上好!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第9单元《找规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比较、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觉得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进、被动练习为主的方式,“她”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探索性、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这节课,课前我让学生复习旧知,让学生的思维直奔主题《找规律》。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小动物们开运动会的入场情况,配音乐,一下就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动物队列的变化总是有规律的——排头到了排尾,其它三种动物依次向前移动。用游戏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体现了做中学、玩中学的思想。用游戏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规律就在游戏中。在自然引入新课后,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墙面与地面的变换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规律。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画一画、猜一猜、摆一摆,还让学生设计手帕。通过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出图形的不同规律后,我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抽象归纳出图形排列规律。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自主设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创造规律、运用规律的机会,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境。课堂教学总是是一门遗憾的是的艺术。这节课令我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备课中设计的拓展部分没能很好地完成,导致整节课的思维深度上有一定的不足。加上本人心理素质不太好,使学生也跟着紧张。但是经过锻炼之后,相信自己今后会做得更好。2008年4月11日于尚宁小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