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摘要】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源于中胚层的早期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支持造血,具备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活性,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针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医学应用进行综述。【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免疫调节、应用1引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就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成体间叶组织(如骨髓基质、脂肪、胎盘和脐带等)中留存下来未分化的原始细胞。MSCs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中含量最为丰富,少量存在于血液及其他组织中。MSCs承担着支持造血系统细胞的使命,为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自我更新提供重要的微环境,还能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此外,MSCs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MSCs来源方便,易于分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MSCs的这些特性,使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2MSCs的来源最常见的MSCs来源是骨髓。外周血、脂肪和胎盘等组织也可进行MSCs提取。此外,越来越多新的MSCs来源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如图1,为MSCs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供体。ab图1.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a:骨髓MSCs的提取;b:MSCs的新来源骨髓来源的MSCs来源方便,易于分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干细胞特性,无免疫排斥,体外基因转染率高并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且能最终分化成骨、软骨和神经等组织。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脐血能分离得到MSCs。脐血MSCs的形态、免疫表型和生长方式等生物学特征与其他来源的MSCs大致类似[1]。1Cheng等从十字交叉韧带中发现了MSCs,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细胞等。十字韧带可从全膝关节或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人身上提取,有望成为MSCs的一种可行来源[2]。近期,人们还发现了一种新的MSC的来源——女性经血。从经血中提取MSCs是一种新的、无创且有效的提取人MSCs的方法。大多数经血来源的MSCs具有分化为肌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的能力[3,4]。Sanberg等将经血源性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用于脑修复[5]。女性子宫内膜是一种周期性的高度再生组织,一生中可经历超过400次的脱落、生长和分化过程。Gragett等在子宫内膜中发现了小数目的MSCs,可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肝脏细胞、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九种细胞,为组织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MSCs来源[6]。输卵管和子宫有着共同的起源,在月经周期中,输卵管在内分泌作用下不断进行细胞生长和再生,为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早期胚胎发育和子宫着床提供独特的环境。Jazedje等发现来源于输卵管的MSCs可以分化成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肌细胞等,且易于分离和扩增[7]。3MSCs的分离与培养3.1密度梯度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主要根据骨髓中细胞成分的比重不同,清除红细胞,分离提取骨髓单核细胞。具体操作为:目前较常用Percoll液(1.073g/mL)和Ficoll液(1.077g/mL)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这种方法分离培养的MSCs大小均匀,纯度较高,因此被广泛采用。3.2贴壁筛选法贴壁筛选法即全骨髓法,是根据MSCs贴壁生长而造血系细胞悬浮生长的特性,通过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收集贴壁生长的MSCs,其纯度可达95%。此法简单、易行,所得细胞多能分化能力和增殖能力好,也被广泛采用。在实际工作中常将上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操作简单,经过精细筛选可以提高纯度。3.3流式细胞仪(FCM)分离法流式细胞仪分选法是根据细胞体积大小不同及其表达的标志物的不同,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MSCs体积小、相对缺少颗粒,从而分离得到高纯度MSCs。3.4免疫磁珠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是根据MSCs表面带有或缺失的抗原成分进行正选或负选,用抗体包被磁珠,获得相对纯化的MSCs。由于尚未发现MSCs具有特异性表面标志分子,且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价格昂贵,过程繁琐,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实验条件要求高,需要大量的骨髓,因此流式细胞仪分离法或免疫磁珠分离法一般不用作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