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历史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历史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先秦时期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耕作方式时间农耕工具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01______翻土播种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02______、石锄、石犁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石犁耒耜2.耕作技术(1)商周时期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2)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03_________。3.水利灌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4.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04______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垄作法国家(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①开始出现:春秋战国。②原因:开始使用铁农具和05______并将其逐渐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06_______________确立。③特点:以07____________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④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08____________。⑤评价积极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是推动09__________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消极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要承受沉重的徭役,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容易破产。牛耕土地私有制一家一户基本模式精耕细作5.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时期: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10______,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②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国家3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确立①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②法律确认:秦国11_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为田开阡陌封疆”商鞅二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01_________生产;生产不计02______,产品大多精美,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2)民间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在市场流通,主要生产供03____________的产品。(3)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缴纳04______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大作坊成本民间消费赋税2.发展概况(1)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②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③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2)冶金业①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②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产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05______和秩序。③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06______。④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3)陶瓷业:历史悠久,原始时代的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权力铁器三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商代:职业商人产生,商业初步发展。(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4)春秋战国时期:01______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2.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私营3.商业政策(1)商周时期:国家鼓励、支持商业的发展。(2)商鞅变法时“02______”政策开始出现。重农抑商是指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抑商[名词解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亩产量,主要表现是: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图解历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演进及其互动关系[易错点拨]“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