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刘颍20201022一.填空1.地球自转的特点(1)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其北端总是指向附近。(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表现为时针,从南极上空看表现为时针。(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1日,时间长度为,是以距离地球遥远的________为参照点,若以太阳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_________小时,叫做_______日。(4)地球自转速度可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表示,角速度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速度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上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2.地球公转的特点(5)地球绕__________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其方向_______________。(6)地球公转周期是________年。真正周期是__________年,时间长度为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回归年,其时间长度为______________。(7)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公转轨道,其形状为______________。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__________,这时公转速度__________;公转到远日点的时间为___________,这时公转速度__________。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8)__________平面与__________平面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其度数为__________。(9)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纬___________;春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回归年的长度为_______日_______时_______分_______秒。二、单选题1.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下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下图乙),回答下题。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当地球公转到图中四个地点时,所对应的节气正确的是()①甲——春分日②乙——夏至日③丙——春分日④丁——夏至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地球从甲地运动到乙地()①公转速度越来越快②公转速度越来越慢③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图中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段是()①从甲到乙②从乙到丙③从丙到丁④从丁到甲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我国古人把十二个月中太阳的升落方向用一首歌诀来概括,这首歌诀就是《定太阳出没歌》,其中一句是:“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歌词中的月份为农历月。下图为后天八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根据“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推断,离、兑、坎震四宫代表的方向依次为()A.北、东、南、西B.南、西、北、东C.南、东、北、西D.北、西、南、东6.影响太阳出没方向变化的原因有()①地转偏向力作用②地球公转③地球自转④存在黄赤交角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太阳从巽宫方向升起坤宫方向落下时()A.华北地区小麦成熟B.海南岛正值降水较多的季节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D.澳大利亚珀斯地区温和多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下图)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A.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C.太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D.月亮的圆缺变化9.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下列地区最准确的是A.黄河中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松花江流域D.珠江流域10.近些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我国二十四节气不“准”了。对于“节气”的更换A.总是“慢”一拍,都要往后推迟B.上半年“快”一拍,下半年“慢”一拍C.总是“快”一拍,都要往前提早D.下半年“快”一拍,上半年“慢”一拍圆形地球同步轨道又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将始终位于赤道某地的上空,相对于地球表面是静止的。这种轨道卫星的地面高度约为3.6万千米。它的覆盖范围很广,利用均布在地球赤道上空的3颗这样的卫星就可以实现除南北极很小一部分地区外的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