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必修五)学案及课堂实录设计授课:茆晓明记录整理:茆晓明时间:2010年4月9日案例背景教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存在着模糊认识,以致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有人还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为此作者写作本文一是提醒国人要正视传统文化,二是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能做好文化的薪火相传。本文三个标题,内在逻辑清晰,在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作出自我判断。学情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同学们都有直观感知,但是上升到文化范畴,学生却知之甚少。同时,许多同学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只是一种主观印象,并不能够产生思想的深度,加之本文在语言、逻辑上与学生阅读口味有些距离,所以学生的感性认知、理性判断并不够强烈。学案设计时可以从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来引导学生学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学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2.借助对文本的理解,正确评述社会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探讨,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内涵及之间的关系。2.学会立足本文中关键词句,谈谈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自主学习时把握文章要点的习惯。2.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相互质疑争辩的意识。学习重点比较:结合生活体验,简要文字记录对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概念的理解;在研读文本后,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读文本前的理解作比较。学习难点结合所给例文,立足本文中关键词句,谈谈对例文中相关现象的见解。学习过程学习重点与难点活动安排设计意图一、自主学习1.〖课前自学〗:简要写出你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初步见解,然后交流。交流要点:2.〖课前检测〗“国画”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属于文化传统?追问: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借“竹子”表示对“高风亮节”的向往。请问:文人对高风亮节的向往是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属于文化传统。国画属于________,文人的向往属于__________统计:全班____人;国画属于传统文化______人,属于文化传统_____人;文人向往属于传统文化_____人,属于文化传统___人。学生个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完成前置性检测,以备课内交流。课内第一环节要统计学生的检测结果,通过此环节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二、文本研讨1.〖学中巩固〗:小声读出作者对两个概念的具体解释,然后重新审视你对“国画”和“文人向往”的判断。指导:小声读要读出声音,并在文中用笔标注出。国画属于________,文人的向往属于__________如果学生有修改判断的,请其讲明原因。2.〖学中讨论〗:朗读文本第3、4、8、9四段,然后讨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指导:讨论为4人一小组,小组中有一位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的讨论精要之处,并作好发言交流的准备。【师读3、4段,生齐读8、9段】发言提纲:3.〖学后检测〗: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然后与同伴交流。①传统文化具备有形的实体,文化传统不具备有形的实体。②文化传统是母体,传统文化是产物。③文化传统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包含文化传统。④文化传统强调传统的实践过程,传统文化强调传统的积累结果。学生自我修正答案。小组合作:组内分工、角色定位、明确要求。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合作才有实效。当堂训练:通过4道判断题进一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在集体中加强自我反馈能力。教师必须参与到小组讨论,学生借助于外力监控来达成目标。判断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辩过程。4.〖拓展探究〗:本文是学者论文,中学生读来显得吃力,不妨借用本文中有关论述,谈谈你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见解。阅读下面材料,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关键词句,谈谈你对材料中所涉及的现象的见解。寒食节和清明节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时断粮,手下随从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煮成一碗肉汤献给重耳,骗说是麻雀汤。重耳吃后发现介子推一瘸一拐走路,得知介子推忠义后大受感动,承诺自己当国君重赏。后来重耳成晋文公后,逃难的人都得以封赏,独忘介子推。而介子推是一位君子,带着老母亲躲进山里。许多人鸣不平,写诗传唱晋文公忘恩负义。晋文公闻知诗传唱的内容,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