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严店学区中心学校吴光霞【教材分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3、语文学科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壁、虎、借、蚊、蛇、逃”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六个字。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的特点。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信息,了解多种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功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2、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渗透礼貌教育2、利用多媒体,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3、从品读大量有关“动物尾巴作用”的诗歌和故事中,使学生明白不同动物的尾巴作用不同,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4、培养学生喜欢写话、喜欢创作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教学难点】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学习者特征分析】1、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2、学生是肥西县严店中心学校一(1)班的“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刚开始进行“跨越式”的实验研究,每位同学的识字基础、朗1读基础不是很好,但都乐于进行手写表达。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对语文学习很感兴趣。【教学策略】1、读,理解内容。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为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壁虎既懂礼貌,又难过的神态,小壁虎发现自己又长出一条新尾巴的喜悦之情。2、演,明白事理。在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即让学生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和燕子,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教学准备】1、自制多媒体课件。2、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阅读材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录像(小壁虎爬在墙上捉蚊子的情景),学生观看。2、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录像中捉蚊子的动物是谁?师板书:壁虎。学习生字“壁”“虎”。想和它打招呼吗?那么你试一试吧。3、简介壁虎。4、齐读课题,学习“借”。5、想知道小壁虎怎么借尾巴吗?【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后谈话导入,让孩子认识小壁虎。对课题提问引起对文章的思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视频动画范读:这个故事爷爷、奶奶听过,爸爸、妈妈听过,你想听这个故事吗?22、填一填。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多(难看)哪!它去向(小鱼)(老牛)和(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