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把握意境(景、事、情)理解词义、句义鉴赏古诗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通过吟诵,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它极其出色的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它将景与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有28个字。•它生动的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悲哀,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猜一猜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泊,飘泊……霍松林(《元曲鉴赏辞典》,第235页)枯藤老树昏鸦渲染悲凉气氛,触动游子思乡之情游子看到这种景色会有何感受?小桥流水人家这幅画恬静优美,游子看到又有何感受?人有我无,乐景写哀情,思乡之情更进一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愁凄苦,无以复加。ⅠⅠ看图猜诗Ⅱ看图猜诗•有些诗歌写的不是生活中的实物、景色,而是一些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像中的物象和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的。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因为传说也好,诗人的想像也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想象与联想•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薄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用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的欲望。诗中写了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声音变得低沉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在松林间,因为受阴暗的环境的影响,而给人与寒冷的感觉。诗人以“冷”来形容日色新奇绝妙。这两字使整个画面显得冷僻幽静•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外”。什么是意境?•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换一个角度来说,“意”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二者的关系是“意”借“境”而表现,“境”则以“意”为灵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为意境。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之感。“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诗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当然我们应了解情景结合的几种基本方式,即: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