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VIP免费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_第1页
1/5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_第2页
2/5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_第3页
3/5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内容《醉花阴》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二、阅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要求揣摩语调,读准字音。老师最后明确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悲苦愁绝的,朗读时应用舒缓、低沉的语调。2.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3.部分学生朗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三、研读诗文,探究问题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明确: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3、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明确:愁4、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酒、西风、黄花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第二课时内容《声声慢》教学步骤:一、阅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要求揣摩语调,读准字音。老师最后明确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悲苦愁绝的,朗读时应用舒缓、低沉的语调。2.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3.部分学生朗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三、研读诗文,探究问题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同学们对本词有哪些阅读期待,想要学习哪些内容,掌握哪些知识。随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采用研读的方式分组合作学习,探究以下问题。1.本词的主旨句是什么?在词中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的?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明确:本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诗中有如下表现:①用“寻寻觅觅”这一动作行为表现愁情。这三句共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等打击后,诗人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只有在漫无目的的寻觅中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内心则充满惨戚。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的忽暖忽冷,变化多端,亦暗示时局的纷乱,让人难以适应,更让诗人有说不出的苦闷和忧愁,进而抒发自己内心难以平静的心情。③用一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淡酒/急风”: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