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土壤知识点(超详细)●土壤与土地的区别土地包含的内容广泛,它不仅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类型,还包括沙漠、石山、荒地等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领土有多大,土地面积就有多大。而土壤的范围比土地要小,它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可见,土壤包含在土地中。●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处于四大圈层相互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第二,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第三,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肥力。●土壤成分●土壤剖面●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这其中包括三个过程或三个阶段:(1)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3)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形成腐殖质。●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土壤肥力的形成分布在地壳中的岩石风化后,矿物质分解释放的元素一部分分解被淋失到地壳深处,另一部分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到体内。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枯枝落叶落到地表,合成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形成土壤肥力,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有利影响——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不断改良,肥力不断提高。不利影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土壤性质特征质地(砂、黏、壤)、结构(团粒结构土壤性状好)、透气性、透水性、肥力(有机质、矿物质)、酸碱性、保温性●优良土壤特征①土层深厚,养分充足但不过量(河谷、平原土壤多肥沃深厚疏松)②有良好的结构和空隙空间,能迅速排水,但同时能保留足够水分供植物生长。③疏松,不易压实板结。④通气透水,蓄水保温,排水性好。⑤大量有益生物,病原体和害虫可控⑥不含有害化学物质和毒素。⑦抗退化能力强。⑧出现不利条件时具有恢复能力。●土壤退化板结、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污染、酸化、盐碱化、沙漠化、石漠化、微生物、菌种失衡、土壤自净能力和恢复能力下降等。▼土壤板结▷危害: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耕作层变硬,透气透水不良,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生长,导致营养缺乏。▷主要原因:①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②长期过量偏施大化肥:长期过量施用大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③镇压、翻耕、浇水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团粒结构破坏。④降雨过多,不合理灌溉。▼肥力下降▷主要原因:当前作物复种次数增加,过量地施用化肥,而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或者使用方法不合理。▷危害: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及缓冲性能降低,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特点:①隐蔽性和潜伏性;②不可逆性和长期性;③后果的严重性。▷土壤污染的危害:①土壤生态平衡会被破坏,土壤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理化、生物性状恶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变差;②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③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④危害人体和动物的健康;⑤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源:①化肥和农药的施用②污水灌溉,污泥肥料③固废的利用④大气沉降物⑤汽车尾气▷土壤污染的治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①首先是控制和消除各种土壤污染源,②其次是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③对于受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防治的根本方法是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土壤酸化▷主要原因①降水或浇水量大而且集中。②长期大量施用化肥,目前多数化肥属酸性肥料。▷主要危害①土壤酸化以后,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种群数量就会增多,有益微生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