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教学目标:1、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生字。2、读准、读通、读顺课文,学习利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3、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交流: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人,(出示图片)他叫小浩,是河南鹿邑县的一个8岁男孩。从上幼儿园起,他便随打工的父母在山东上学,他说:“能天天见到妈妈,就很高兴了。”但好景不长。今年5月份,小浩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小浩回到了河南治疗,可手术高达几十万元!妈妈哭的泪也干了。它才8岁呀,花一样的年龄!应该和你们一样在课堂里上课!下课和同学们做游戏!可他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小浩的事情被报道后,许多人纷纷向小浩捐款,小浩病情开始好转了,妈妈说:“我一定会拼尽全力回报这些好心人!”这正是那些好心人用爱为小浩就爱起了一座生命桥!板书:生命桥。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对小浩说什么?对小浩妈妈说什么?对那些好心人说什么?感人的故事会有很多人关注,小浩的事被刊登在很多媒体上,很长,我只是抓住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来说的,放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网上看看。今天我还想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更感人的故事。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一、揭题。1、看老师写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教学写海峡的峡。2、解释海峡。出示地图。3、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有什么疑问?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检查轮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我很高兴。愿不愿意读给大家听听。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不是读准确了,读通顺了。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写上时间地点。板书:1999.9.202读第二自然段。师:这段中有几个词,我们要加强一下。有一个词最难读的,出示:骨髓。两个第三声碰在一起,前一个要读第二声。带读,自读。(出示生字词语凋零、含苞、绽放)指名读,师:你知道凋零是什么意思吗(花草枯萎了)有一个词正好和它相反(绽放)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花的,还有一个也是形容花的(含苞)读。还没开放的花,但,在课文中还是形容花的吗?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师:18岁,多么年轻的生命,要想拯救这朵生命之花,只有怎么办?(骨髓移植)师:要想找到适合的骨髓容易吗?(不容易)他才18岁呀!读这句话。3、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起因。指名说。写上故事的起因。板书:大陆小钱患白血病。3、师:好,第三段你来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师:有几个词你读的真准确!那我们再一起读读。出示(袭击、骨髓移植)4、读第四自然段。师相机指导评价。5、读第五自然段。出示:暂停、身躯、空旷。师:看大频幕。这段有几个生词,自己读。齐读。师:放在句子中你还会读吗?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指名读。齐读。6、读第六自然段。这4个自然段写故事的经过,很长,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指名说。写上故事的经过。板书:台湾青年、李博士7、读第七自然段。1、出示:同胞、血脉相连。师:有一个词也难读“血脉亲情“血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ue(四声),读这个词。2、这段告诉我们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