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语言活动《亡羊补牢》说课稿孤山第二幼儿园靳红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亡羊补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反思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选的《亡羊补牢》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该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寓言故事的主要意图是让幼儿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故事。(一)说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将本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记住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2.能力目标: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3.情感目标: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二)说活动重、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所听故事理解什么是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三、说教法。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2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用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1.养羊人如果再不修羊圈,会有什么结果?2.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四、说学法。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五、说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年龄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了谁,都要喊妈妈。迷目:打一动物这一阶段的幼儿喜欢猜一些简单的谜语,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二)释题“亡”是丢失的意思,“牢”是关牲口的圈,羊圈。你能用一句3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吗?通过提示能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三)听故事。教师将《亡羊补牢》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四)找原因。l.讨论故事情节。(1)发现羊圈破了洞,邻居是怎么说的?养羊人听了邻居的劝告吗?他的心里是怎样想的?(2)第二天,发生了什么事?这时,他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学习词语:寓言,后悔)2.理解故事含义。(1)养羊人如果再不修羊圈,会有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