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酸钾制氧计算变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由一道例题谈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并对该题变形和拓展,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该部分内容。例题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0.7g。剩余固体中存在哪些物质?各为多少?解析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制取氧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反应。根据题给信息可知,该反应为“充分反应”,故剩余的固体里没有氯酸钾,只有生成的氯化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氯酸钾与反应后氯化钾的质量之差就是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氯化钾的质量,最后求二氧化锰的质量。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5g-10.7g=4.8g。设:剩余固体中含氯化钾质量为x。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7g-7.45g=3.25g答:剩余固体中含氯化钾的质量为7.45g,含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25g。点拨本题是对教材练习题的一个变式,利用的原理和所求的问题是相同的,但给出的反应进行程度不同,本题中明确指出“充分反应”,计算较为简单。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要特别重视教材习题的练习和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关键是找准相关纯净物质量代入计算,当题目中未给出纯净物质量时,我们就应换种思维思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看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分析解题。变式题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g该样品与0.8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1、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加热时间t1t2t3t4剩余固体质量/g2.482.412.342.34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_____时间,该样品中氯酸钾已反应完全。(2)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解析(1)从题给记录的数据可知,t1、t2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都在减少,说明氯酸钾还没有反应完全,t3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没有再改变,说明到t3时刻该样品中氯酸钾已完全反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5g+0.8g-2.34g=0.96g设生成0.96g氧气需氯酸钾的质量为x。24596x0.96g245∶x=96∶0.96gx=2.45g2.45g100%98%2.5g则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2KClO3MnO22KCl3O2点拨该试题通过陈述实验操作及所得实验数据呈现真实的实验情境,将解题所需要的某些数据隐藏于实验数据之中,要求同学们分析、使用这些数据,突出对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是在更高水平上考查我们的计算能力。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A.用燃烧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尿素C.灼烧后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D.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2.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菜刀刷油漆来防止生锈B.通常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大C.铝、铁、铜都是银白色金属D.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的密度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定一是饱和溶液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C.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D.溶液的体积等于或小于溶剂的体积与溶质的体积之和4.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粗铜丝也可以用粗铁丝代替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5.农作物在缺氮的情况下,生长迟缓、叶色发黄。这时需施用的化肥是A.KClB.NH4HCO3C.K2SO4D.Ca(H2PO4)26.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时,为了让食盐充分溶解,水的量越多越好B.过滤时,得到较多滤液后即可开始后续操作C.蒸发时,待液体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D.粗盐提纯可以除去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