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课堂实录一、交流资料,质疑导入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自由读一读。生:孔子(师板书)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有关孔子的资料,谁来谈一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正因为他学问高,品行好,所以后人称他为孔子。子是古代对学问高,品行好的男子的一种尊称,在我国传统文化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像老子,孟子,庄子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师板书拜师)。(板书)“拜”这个字比较难写,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师:“拜”左半边是:撇、两横;右半边是四横。师:同学们注意观察“拜”这个字的组成,再结合旁边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拜”左边表示徒弟或学生弯腰向师傅拜。生2:“拜”左边代表徒弟或学生,右边代表师傅或老师。师:是呀,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拜”左边是指学生或徒弟弯腰拱手向师傅或老师学习。右边其实也手,多一横表示学识丰富些,正是因为学识高才会有会来拜为师傅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读了题目,你最想问什么问题?生:为什么要拜师?生:向谁拜师?生:拜师有什么用?师:也就是为什么要拜?生:到哪里拜师?生:他是怎样去拜师的?师:为什么拜师,这是事情的起因,怎样拜师,这是事情的经过,有起因,经过,就必然有结果,课文正是按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的。二、整体感知,了解学情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很认真,那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自由读读。师:指名读。师:读的很正确,而且一词一顿,注意了词语之间的节奏。师:词语认识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哪个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生:谈师:重点指导“迎,”“等”的写法。师:请同学们工工整整的在本子上写这两个字,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师:写完的同桌交换,对照课本田字格内的字,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师:写错并不可拍,重要的是不要让任何字留有遗憾,请同学们把你写错的或写的不规范的再写一个。师:词语认识了,那谁能看着课题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师:像这样的课文把题目扩充一下,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师:谁能用上屏幕上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把这件事说的更具体些?生1:课文讲了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去拜老子为师的故事。生2课文讲了远近闻名的孔子向知识渊博的老子拜师的故事。师:已经很有学问的孔子为什么还要向老子拜师呢?请同学们快快在文中找到答案。生:因为他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师:用上因为……所以把句子说完整。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一个词概括孔子拜师的原因就是“学无止境”(板书:学无止境)三、重点研析,深入隽永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事情的经过,也是课文描写最详细的部分。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也许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就能拨动你的心弦,把它画下来,细细品味,也可以在一旁写下你的感受。生:学,思,画师:老师发现每一位同学在交流过程中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我们来交流交流?生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师:大家找到了吗?(师相机出示)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孔子在拜师的路上很不容易。师:哪些词语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生:“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珠里睡觉。师:孩子,你敢于结合字面意思大胆猜测,很不错。可这里的“露”不是露珠,是露天,师:连起来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生: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师:是呀,理解了每一个字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你能用这个办法理解“日夜兼程”么?师:日——?生:早上。师:夜——?生:晚上。师:兼程——?生:都在走路。师:大家可很会学习,孔子为了拜师,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就这样不停的走路。师:谁来试着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你内心的感受师: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孔子求学路上很艰辛。师:大家可曾知道,孔子的老家曲阜到洛阳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