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刘月香教学背景分析: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因素: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之前学生已学过溶解,尝试做过溶解的实验。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溶解一些物质的经历,因此本课学生很容易想到一些溶解的办法。本课教学活动可以设计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探究搅拌能加快溶解速度的实验方案探讨和实验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为加热水和碾碎的实验设计提供示范作用。第二环节是通过第一个实验的方案和操作来交流验证加热和碾碎能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案实验操作。第三环节是解决上课伊始提出“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的溶解?”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不局限学生的思维)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来交流实验方案。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假设——验证实验——获得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溶解”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对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但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设计验证方案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的点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设计“怎样加快维生素B2和水果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准备:维生素B2、水果糖、搅拌棒、烧杯、自来水、热水、小锤、实验记录单、白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1.活动:1:老师带来了一杯凉开水,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的猜想,有没有甜味?2、活动2:老师往杯中放入一块水果糖,请同学们再猜想杯中的水会马上很甜吗(水不会很甜,这是怎么回事啊?)3.提问:请同学们想想办法怎样加快糖的溶解?(学生想办法:热水、搅拌、捣碎、、、、、、)4、揭示课题:同学们猜想的这些办法真的能加快溶解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溶解的快与慢。(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最熟悉又喜欢的情景入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二、亲历过程,合作探究(一)探究搅拌是否影响溶解的快与慢1、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现在,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自验证。我们先探究滴个问题:搅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水、搅拌棒、维生素B2,同学们准备,怎样来设计实验方案?(引出对比实验)2、小组交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两杯水进行对比,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上节课我们知道对比实验的特征:只允许一个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那么做这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实验记录单一。3、分享实验方案(请两个小组到展示台展示小组交流成果,可视化学生的元认知),师生交流达成共识4、提醒实验注意事项5、取出器材,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反馈,汇报实验结果(二)探究温度、颗粒大小是否影响溶解的快与慢1、交流对比实验的条件师:温度、颗粒大小是否能够影响溶解的速度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这也是对比实验,那么它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呢?请各小组根据我们刚才做搅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来交流设计这两个实验的方案。(我们先来分工:前1-7小组做温度对比试验、8-14小组做颗粒大小对比实验)(小组交流完成实验方案)2、把小组填写好的实验方案(温度、颗粒大小)放到投影分享3、提醒实验应注意的事项3、取出器材,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分享小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