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简表时代时间阶段特征概况政治经济文化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夏:奴隶社会形成商:奴隶社会发展西周:奴隶社会繁荣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夏商时期内外服的方国联盟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井田制:——土地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集体耕作(千耦其耘)工商食官制度。“殷墟”和甲骨文青铜器金文春秋战国前770年至前221年大分裂、大纷争、大变革。两大趋势:①由分裂到统一②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①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大国争霸和兼并(分裂到统一)。②地主阶级兴起。③各国改革,逐步完成向封建社会过渡(商鞅变法)。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⑤民族大融合第一个高潮。①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②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③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商业发展,商人活跃,封建城市出现。④三种手工业并存。冶炼生铁和钢。⑤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①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百家争鸣。②现实主义的《诗经》和浪漫主义的楚辞。③战国时司南的出现。④《甘石星经》《黄帝内经》⑤《黄帝内经》秦汉前221年至220年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①秦始皇完成统一;西汉疆域扩大(西域)。②秦始皇正式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③汉承秦制,略有损益A.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皇权。B.郡国并存局面的形成。C.察举制的形成和演变。D.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官。①铁犁牛耕推广普及,出现“二牛抬杠”和耧车。②西汉开凿漕渠、六辅渠、白渠,创造“井渠”法。东汉时王景治理黄河等。③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工官制度;西汉大量丝绸外销开通丝绸之路;西汉用煤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④形成市坊制度;汉武帝抑制大商人。①“焚书坑儒”及愚民政策。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教育体系的建立。③从小篆到隶书。④汉赋⑤造纸术的发明和成熟。⑥张衡和地动仪⑦《九章算术》、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1年①大分裂,朝代更替频繁。②五胡内迁,民族融合高潮。——北魏孝文帝改革③曹操的“唯才是举”和九品中正制。④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北方经济破坏和恢复。⑤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宗教鼎盛。①翻车。②灌钢法。③草市。④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南北差距缩小。①儒家思想遭受冲击,佛道盛行。②书法成为艺术——楷书出现,行书盛行,“书圣”王羲之。③祖冲之和圆周率④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隋唐581年至907年封建社会的鼎盛古代的政治制度趋向成熟: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前期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中期出现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①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②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唐后期,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③唐朝时,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中后期“夜市”繁荣,市坊制度过时。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等商业都市。⑤丝绸之路和瓷器之路空前繁荣。①韩愈等复兴儒学。②唐末火器开始运用于战争。③雕版印刷术。④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测量子午线长度。⑤书法、绘画(文人画兴起)。⑥唐诗的繁荣和传奇的出现。宋元907年至1368年①经长期分裂再度统一。②封建社会继续发展。③民族融合第三个高潮。④经济中心南移。⑤小农经济全面成熟⑥文化的平民化,世俗化和士人文化的发达。①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和积弱积贫。A.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相权。B.剥夺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派文官知州府县。C.派转运使,剥夺地方财权。D.设通判,监督地方官,管司法。E.设立禁军和更戍法。F.改革科举制度,提高地位,增加录取名额。②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宣政院。③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①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稻麦复种)。②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发展。③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棉花成主要衣料。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制瓷业繁荣。④市坊制度废除;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瓦肆的出现“草市”城镇化。⑤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结束。⑥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和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①理学的形成。程朱理学;陆九渊的心学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外传播和影响。③郭守敬的简仪王祯的《农书》④宋词和元曲。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