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常温下石蜡是一种白色、质软、有滑腻感、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点燃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而且温度也最高。燃着时:燃着的蜡烛燃着时: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1、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熄灭后: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1.点燃蜡烛(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蜡烛安静、持续燃烧,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石蜡有可燃性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焰部分碳化变黑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3)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2.熄灭时(1)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关注那些方面?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旧知回顾:A.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也越多;B.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即氧气可以助燃;C.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准备收集气体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1)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2)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3)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收集呼出的气体(4)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呼出的气体收集空气步骤2取两个集气瓶,收集两瓶空气。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并振荡,观察现象。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现象结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气体现象结论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很少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现象结论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较多现象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结论二氧化碳氧气水吸入气体含量较少较多较少呼出气体含量较多较少较多探究结果: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2.点燃蜡烛3.熄灭蜡烛二、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步骤1:收集呼出的气体(两瓶)步骤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步骤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步骤4:用水蒸气检验结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含水蒸气多。三、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化学实验途径:实验探究作用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数据、结果科学分析得出结论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食盐水B.酒精C.水D.澄清的石灰水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空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水蒸气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D.二氧化碳和水DCD课堂练习课堂练习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A.甲中熄灭,乙中变旺B.甲中变旺,乙中熄灭C.甲、乙都变旺D.甲、乙都熄灭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