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1宋濂,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第1页共32页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那学的勤奋看法和对老师虔诚尊敬的看法令人赞美不绝。自古以来,刻苦学习就被人类所提倡,于是很早就有了“匡衡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的例子,他们为了读书,求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与心血,他们这些珍贵的事迹,始终激励着后人们刻苦学习,努力主动进取。宋濂青少年时家庭贫困无法得到书,但行别人借书并亲自抄下来,即使寒冷的冬天,手指不能伸曲也不敢怠慢,抄写完毕,赶快去送还书。因此得遍观群书。为了使自己的学习得到更高层次的境界,于是他跑到百里外,向同乡的前辈请教。他对第2页共32页老师始终以一种前胜利竞得看法对待老师。当他外出求学时,生活极端艰苦,他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充分相识了自己求学精神之坚韧。通过对宋濂的了解,是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1.学习的动力源于深厚的爱好。2.向别人请教要虚心恳切。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第3页共32页6.以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2在印刷术普及之前,西方是通过羊皮记录文字的,中国则将文字记录在龟甲、兽骨或竹简之上。用这种方式制作而成的书籍造价昂贵且不便携带,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都流传下“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奋勉求学的动人故事。而在科技发达的今日,国家早已实行义务教化,纸质书籍廉价且浩如烟海,互联网、Ipad等高科技产品更为学习创建了便利条件。我们是否应当检讨下自己,相对前人,我们的求学精神是进步还是后第4页共32页退了呢?《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末明初学士宋濂的一篇文章,马生,既马君则,是宋濂同乡的一名青年。作者通过此文叙述了自己年少求学时的不易,以此激励马生努力学习……——题记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没有书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别人借书看,依旧做到了遍观群书。相较之下我们的条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学成这样,莫非不值得我们深思么!环境的优越与否压根不能构成学不好的理由。试想一下,同一个第5页共32页时代的人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学习条件好么,不是也学的很好?宋濂的学习条件不好,甚至特别的恶劣,照样学的很好。更说明白学习条件不是学习好坏的借口理由。物质生活好又怎样,学不好也没有用。我认为只要努力了,仔细了便可以学好!宋濂的学习的那股劲头也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有他一半的热忱,就不是现在这点可怜的分数。还有一点,在现在的学生之中有一个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与别人攀比。而宋濂没有注意穿着装扮。这是值得我第6页共32页们这个年头的人效仿的。古代书生的信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了“金榜题名天下知”,为了为百姓做点好事,为了前程……只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现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宋濂求学的艰辛、酸涩并非是我们这个年头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我们考试、学习上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总是找客观理由,但我认为学的好与坏都在于自己,在于有没有仔细。宋濂有句话我特别观赏“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第7页共32页岂他人之过哉。”学的好与坏都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应当为了学习而学习!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在后半学期的学习里奋起直追,学出自己的水平!《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3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为科举考试而读书人,我佩服他们能够有那么有恒心。他们把四书五经读了上百遍上千遍,可是他们度不会感到厌烦,他们认为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做这点努力是必需付出的,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第8页共32页或许有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有人会认为他们很贪财会鄙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