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学习内容分析: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民间文化,旨在让大家关注民俗,了解各地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就本文而言,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以及作者用平实的笔触记录平实生活的动人底蕴。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现在处于八年级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本文很多内容是从儿童的角度叙述和描写的,因此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生活中,学生往往觉得可说可写的东西较少,容易忽略身边的小事物,而《端午的鸭蛋》则非常典型的体现了汪曾祺“小叙事”的风格,平淡有味而又闲适从容,因而在授课中应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作者语言特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学检测:检测学生字词积累情况一、理清思路,体会情感自学指导1快速浏览课文,寻找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3分钟后请同学回答。提示:寻找关键句1、段落开头2、段落结尾3、承上启下句(过渡句)理清文章思路浏览课文,你觉得文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端午风俗(1)家乡鸭蛋(2、3)端午鸭蛋(4、5、6)自学指导2默读课文第一段,在文中划出端午的风俗,并思考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3分钟后请同学回答端午节的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与其它地方一样的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高邮独有的吃十二红文章开始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为介绍鸭蛋预设背景(引出下文)自学指导3作者由端午节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段,(抓文中关键词句)概括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划出体现作者对家乡鸭蛋特别感情的句子?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家乡鸭蛋的特点:名声久远问起籍贯会肃然起敬上海店里会特别标明与众不同双黄鸭蛋会成批输出质细而油多引袁枚文作证蛋白柔嫩以北京鸭蛋相比我对家乡鸭蛋的情感:充满了自豪与热爱之情。画出文中体现作者对家乡鸭蛋的特殊感情的句子,并简要做批注。如:“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自豪,热爱)“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赞美家乡人)试试看,你还能找到哪些句子?自学指导4默读课文第四-六段,思考写端午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这几件事怎么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挑鸭蛋【挂鸭蛋络子】吃鸭蛋【敲破空头吃】玩蛋壳【蛋壳装萤火虫联到囊萤映雪的故事】怀念童年文章主旨:二、品味文章语言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细细体会本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1、平淡质朴而有味2、熔方言、口语、书面语、古汉语于一炉,很典雅。3、淡淡的幽默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语言平淡、质朴而有味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运用了古汉语,显得典雅,同时写出了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就忍不住想去高邮品尝这人间美味。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作者写鸭蛋的吃法,一个“吱”字,形象地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三、小结《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汪曾祺能从鸭蛋里品味出生活的情趣,在于他能敏锐的观察生活,细心的感受生活,我们要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并细心记录的好习惯。好的文章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辞藻和整齐的句式,平淡自然的语言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