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交流,让课堂回归生活——《桃花心木》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2016年3月,在校教研课中,我尝试上了《桃花心木》这节研究课。本着让学生“学有所得,德有所悟”的教学构想,我设计了将口语交际贯穿始终,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一堂阅读课。二、案例主题《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讲述了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照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却长成大树。作者借种树喻育人,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才。本篇课文语言含蓄,说理深刻,含义隽永,意味深长,是一篇锻炼学生思想、开启学生心智的佳作。《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十二册《桃花心木》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三、案例描述这篇课文,运用了借种树喻育人的手法,从种树人一番话语当中,体悟到种树与育人的相同之处,而这个话题正适合与成长中的孩子们,所以我设计了两个口语交际片段,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种树人育树的做法相联系,充分地表达出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有关专家认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途径很多,阅读教学是学生口语交际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如果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说清楚,那也就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内容。同时在课堂口语交际中适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阅读课《桃花心木》一课教学中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案例来和大家探讨一下。片段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师:如果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生A:此时,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听到这番对话我会想:好高兴啊!我已经学会了在土地里找水源,再也不用担心会渴死,原来种树人不是不关心我们啊!师:是啊,你经得起考验,已经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已经学会了生存,你一定会长得更加郁郁葱葱!生B: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如果不把根扎得更深,学会自己寻找水源,就会死去,我要汲取种树人浇一的每一滴水。师:你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能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生C: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唉,有如次下场,是因为我只知道依赖种树人浇的水,没有学会自己寻找水源。师:很遗憾你虽然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了,但你给了其它的桃花心木苗一个很好的启发啊!师小结: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桃花心木苗啊!片段二回归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感受师: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吗?生A:我有一位严厉的母亲,每当我调皮犯错的时候,她丝毫不会因为我的求饶和眼泪而对我心慈手软,而是会苛责和教育我,今天我才明白,妈妈是想让我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男子汉,感谢妈妈给我不一样的爱!师:相信你会褪去身上的胆小与懦弱,成为勇敢的小男子汉。生B:我们离开家在学校住宿,有时候很孤单,有时候自己的内务整理不好,就给妈妈打电话诉苦,今天我知道了人应该经受得起各种生活的考验,我以后会在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把自己照顾好。师:你真是个懂事能干的孩子!生C:我是从外乡转学来的,到了新地方,进了新学校,我有许多的不适应,有时还会感到害怕。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人应该经受得起各种环境的考验我也要慢慢适应这里的环境。师: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的,相信你会和大家相处得更融洽!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在生活,学习中,学会独立自主,锻炼自我,才能成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