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透视经济现象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者:襄州区职教中心张书阳授课章节第一节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授课日期2020.10.授课题目第一节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理念。教学重点1.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3.货币的起源和本质。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难点理解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板书设计一、商品二、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三、货币的产生和职能四、价格和价值规律五、消费和消费观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引入「」分钟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先来看看哪些东西是商品?(课件显示)讨论:材料中的物品为什么有的是商品,有的不是商品呢?讨论:在生活中了解商品的范畴新「」分钟教师:人生价值问题,在我国当代青年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其实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讨论已发生过多次,例如:扎根山村几十年的夫妻教师,涉及什么是人生价值及衡量标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生价值?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课件显示)2第一节透视经济现象课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两者辩证统一(课件显示)教师: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存在和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义。(课件显示)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课件显示)互为前提,不可分割根本、基础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件显示)教师:大家思考一下,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呢?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就是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烛照深山——李桂林、陆建芬事迹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只有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人生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自我价值3第一节透视经济现象教师:(提出问题)他们的事迹为什么会感动中国?他们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他们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正是他们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志。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只能看他贡献的大小。贡献大,价值大;贡献小,价值小;没贡献,没价值;索取大于贡献,负价值。请同学们想一想,下列说法能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1)享受的多少(2)占有金钱的多少(3)拥有职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4)占有知识的多少教师:(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贡献,而贡献又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这两个方面哪个更大些或更重要?教师:不能说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哪一方面的贡献更大、更突出,只能因人而异,进行具体分析。有的人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大些,有的人在精神方面的贡献更突出一些,有的人两个方面的贡献都很大。二、人生价值的实现(课件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既包括人生环境的客观条件,也包括个人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包括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的制度及体制因素、科学文化教育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