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中心为依托架教育服务三农之桥梁》第三阶段研究计划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中学共青团苏仙区桥口镇委员会2008年9月《以青年中心为依托架教育服务三农之桥梁》第三阶段联合课题组研究计划一、指导思想1.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业增收为主线,整合并统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农村培养大量创业人才,全面落实“科教兴农”、“教育促小康”战略。同时积极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学生不断了解新情况,认真研究新问题,努力寻找就业、创收的新途径、新方法,进而带动广大农民科技致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的适应性,让教育真正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2.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继续完善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在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改革过去国家管理过于集中的做法,通过这次课程改革逐步放权,以有效提高课程为当地经济服务的适应性。二、本阶段研究的目标、任务1.以农村青年中心为依托,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全面推动全镇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2.实施“科教兴农”、“教育促小康”的战略,强化政府行为,总结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有效途径。3.总结乡镇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4.总结农村教育在农科教结合中的切入点,拓展农村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5.多层次、多渠道提高青年农民和在校初中生的现代信息技2术和职业技术素质,为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6.大力开展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建设,促使农村教育更好地为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服务。7.立足我镇实际,编写并出版校本教材,创建学农基地,积极开发教育服务“三农”资源,促进农民创业增收。8.探索并总结学生学习实用技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9.总结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和方法。三、本阶段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经验总结:编辑出版《服务三农课堂教学研究优秀教案集》《服务三农优秀论文集》、《教育服务三农作品展示集》、《实用技术》、《青年农民致富经》等书。2.完成对政府干部、专任教师服务三农能力、效果情况的评价,对农民、学生问卷调查,获得对比数据。3.总结“农村青年中心”的性质、地位、作用,总结教育服务三农的经验,继续开展教育服务三农工作,完成预定任务。4.将课题研究认真负责,并取得明显效果的研究人员树立为典型,促使全员参与,整体提高。5.对政府干部、专任教师服务三农技术培训课、电脑扫盲培训课成绩,农民创业致富、学生就业创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进行样本分析。6.汇总全部研究材料和对比数据,拟定课题研究报告,报市区教科所。3四、主要研究活动安排:月份活动安排九月1.拟写第三阶段研究计划;2.组织政府干部、教师学习服务三知识。3.对政府干部、专任教师服务三农能力、效果情况进行评价,对农民、学生问卷调查,获得对比数据。4.对政府干部、专任教师服务三农技术培训课、电脑扫盲培训课成绩,农民创业致富、学生就业创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进行样本分析。5.继续开展教育服务三农课的设计、演练、研讨;6.听课、评课,抓教材研究和处理教法、学法等研究等;十月1.编辑出版《服务三农课堂教学研究优秀教案集》、《服务三农优秀论文集》、《教育服务三农作品展示集》、《实用技术》、《青年农民致富经》等书;2.汇总全部研究材料和对比数据,拟定课题研究报告,报市区教科所。十一月1.学习教研教改常识推广使用校本教材《实用技术》;2.聘请专家进行服务三农知识讲座;3.继续开展各种教育服务三农实践活动4.将课题研究认真负责,并取得明显效果的研究人员树立为典型,促使全员参与,整体提高。5.继续开展科教扶贫,帮贫扶困“结对子”工程;十二月1.推广使用校本教材《实用技术》;2.开展服务三农实践比武活动;3.进一步修订校本课程《实用技术》,推广使用经验。4.搞好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工作。元月1.课题研究总结表彰会;2.评先评优。4